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月2日,安徽职业技术大学“萤守非遗,智创未来”三下乡实践团队奔赴“中国徽文化之乡”歙县,开启以“传承非遗薪火,赋能文化振兴”为主题的实践之旅。首日活动聚焦理论学习与实地探访,团队成员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刻感悟非遗魅力。
理论学习筑基,感悟匠心传承。实践首日,团队特邀当地资深非遗传承人胡老师进行专题授课。胡老师围绕徽州文化底蕴与歙县非遗特色展开深入讲解,重点介绍了徽墨、歙砚等代表性非遗项目的历史脉络、工艺特色与发展现状。讲座不仅传递了丰富的知识,更让队员们对“匠心”精神的实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对话非遗匠人,触摸墨砚精魂。下午,团队走进歙县古城墨砚博物馆,馆内陈列的精美墨砚展品,无声诉说着徽州文房瑰宝的千年传承史。队员们有幸采访了“徽州十大女匠人”之一的胡水仙老师。胡水仙结合自身砚雕生涯,生动讲述了她在传统制作工艺上的坚守与创新探索。“每一方墨砚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胡老师强调,“传承非遗,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文化精神的守护与发扬。”
探访千年古村,寻迹乡土文脉。带着对非遗的新知与感悟,团队马不停蹄地前往瞻淇古村落进行走访调研。穿行于鳞次栉比的徽派古民居间,队员们亲身感受着徽州建筑的独特韵味。他们深入古宅,与当地村民亲切交谈,详细了解村落历史变迁、传统民俗活动以及非遗技艺在当地社区的传承现状。团队成员通过镜头和文字记录的珍贵瞬间,为后续的非遗宣传与保护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素材。
首日的歙县之行,为“萤守非遗,智创未来”实践团队的非遗传承探索之旅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理论学习与实地探访的有机结合,队员们对歙县深厚的非遗文化底蕴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进一步坚定了守护文化根脉、赋能乡村振兴的决心。(文/姜玮 左皓 王娅竹 图/吴栋 董志)
初审:洪啸锋 预审:潘瑞春 审核:刘红
-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官微
-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