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安职新跨越②】教学篇:立德树人固根基 人才培养促提升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5-07浏览次数:487

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明确了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合作办学、高层次办学、扩招教育等方面全面发力,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主动服务地方发展 专业建设全面提升

巧抓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及申办职教本科的关键契机,围绕“创智、育才、扬高、融新”8字方略,主动服务“三地一区”建设,专业建设成效显著。投入9000多万元提升品牌专业建设,瞄准十大战略新兴产业,开展专业规划调研论证,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专业服务市场的广度。先后停招13个专业,新增20个新兴技术专业,包括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1个省级高水平高职专业,打造5大重点专业群。对标“一流专业”建设标准,形成了国家、省、校三级精品特色专业体系,组建了省级高水平专业群5个,国家级重点专业 10 个,省级精品(特色、示范)专业 30 个,校级品牌专业 11 个。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93.42%的毕业生就业于长三角地区,70%以上的毕业生就业于省内,70%以上的毕业生就业于合肥,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为安徽经济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提供了高技能人才支撑。

校企合作共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

多管齐下创新试点 教学改革持续深入

课程建设成果丰硕。学院建立1+X课程平台推广示范,创新自建课程资源和引进优质资源相结合的应用模式,创建三级精品课程体系,累计建设精品课程233门,推荐3本教材申报“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把“三全育人”理念落到实处,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育人氛围,构建了“一二三四”独具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建设体系。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材与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获奖

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作为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院校,学院牵头组建了安徽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合作委员会(A联盟)、合肥高教基地现代职业教育集团。作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与行业企业联合建设6个高水平产业学院,9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先后与500多家政府、行业、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与新站区及属地企业联合发起成立了合肥新站现代职教集团,进一步优化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等60多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企业技术升级对人才的新需求

校企战略合作及党建结对共建

教学改革试点成绩突出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试点证书涵盖50多个专业,专业覆盖率77%,通过率高达90.8%。开展体育艺术俱乐部制教学改革,开设舞蹈鉴赏、音乐鉴赏、美术欣赏、戏剧鉴赏、中华文明礼仪等美育公共选修课程,改革举措获得省教育厅充分肯定,荣获省“体育艺术俱乐部制教育教学改革标杆校”称号。

“1+X”等级证书认证考试

教学团队建设成效显著。学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需求导向,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1人、国家级创业培训师1名、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居安徽省高职院校之首。

实训基地建设日趋完善。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的创新和运用,建立了多种模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院建有校内实训基地274个、校外实训基地518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4亿多元。建成8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6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开放性公共实训基地、5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学生技能大赛佳绩频传学院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6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25项, 2018、2019、2020三年获得全省总分第一。学院承办化学实验技术等5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生参加各级各项技能比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国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赛铜奖2项,省赛金奖4项,银奖10项,铜奖17项,省赛金奖数量创我校历史最好成绩

      质量保障体系初步建成。作为安徽省首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试点院校和安徽省首个开展ISO 9001贯标学院,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形成了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成果为导向、以严格过程管控为重点的质量管理模式,学院办学质量效益明显,学院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在职业教育领域内处于领先地位。疫情防控期间组织“一对一”线上教学帮扶工作,确保教师熟练使用线上教学平台,积极构建线上教学课程,充实线上教学资源,测试线上教学程序,各项教学秩序平稳有序。

提炼特色教育模式 双创育人成果丰硕

        发挥创新创业教育育人功能,持续开展创业培训项目。累计培养创办企业培训学员6600人、创业意识培训学员7500人、模拟实训学员1200人、网络创业学员300人。面向全校学生开展普及式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课程已覆盖47个专业。在教学实践中提炼出独具特色的“一二三四一”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依托“校、企、政”构建融入式创新创业实践体系,获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特等奖。建成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市级众创空间。累计成功孵化200家企业,带动600名大学生就业,间接带动就业1100人。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铜奖4项,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铜奖1项,奖牌总数连续3年在全省高职院校位居前列,得到省市创新创业考察组的高度肯定。

省赛赛前辅导及考察组莅临我校考察指导

搭建平台以点带面 合作办学稳步推进

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渠道,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建成了安徽省首个“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云平台”,承担了泰国学生的汉语线上教学工作;与国内企业开展海外培训,建立了产教协同育人战略联盟,为企业开展海外员工培训和专业人才培养;与海外企业开展合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书,在企业员工培训、海外学生技能培训和留学项目、学院学生海外实习实训项目等方面展开合作;开展留学生教育,2018年7月招收了安徽省高职院校首批留学生,46名柬埔寨留学生先后顺利完成了汉语和专业基础课学习。学院在教育国际化水平上得到进一步提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质增效,行稳致远。

试点本科人才培养 探索高层次办学新路径

按照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要求,学院在省内率先开展“四年一贯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通过组织考研经验分享交流会,指导学生备考复习,考研工作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同时与安徽建筑大学开展专升本联合培养试点工作,定期召开各类专升本联合培养学生座谈会、教学研讨会,听取建议、了解学生思想状态,就专升本联合培养工作中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培养方案制定等具体事项深入研讨交流,为学院探索高水平办学积累宝贵的办学经验

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扩招教学成效显著

       学院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六部门《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及省教育厅《高职扩招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工程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精神,有效推动了招生及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为保障扩招人才培养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学院2019至2021年计划招生3050人,其中2019级2000人,2020级750人,2021级300人;实际录取人数3741人,其中2019级1642人,2020级1658人,2021级441人;共报到3475人,其中2019级1458人,2020级1592人,2021级425人;学生主要来源于农民工、退役军人、下岗职工、新型职业农民和应届普通高中(中职)毕业生等类型。坚持标准不降,因材施教,为扩招学生量身打造远程网络教学、上门送教、生产实践和来校跟读等教学模式,切实提升扩招学生人才培养质量。

2019-2021面向社会人员扩招学生各类生源占比

 立足过,展望未来,学院将进一步凝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正能量,推动学院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建设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和申办职教本科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学院第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供稿单位:教务处、就业与创新创业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