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安职新跨越④】科研篇:科研发展谋新篇 社会服务开新局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5-11浏览次数:455

近年来,学院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紧紧围绕建设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和申办职教本科总体目标,秉持“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促人才培养,以科研促社会服务”的发展理念,科研水平和质量大幅提高,科研范围不断拓宽,服务地方能力不断提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科研人才队伍逐步壮大

创新推进绩效工作改革,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个方面加大教师考核力度,激发教师科研潜力和参与社会服务的活力教师申报各级各类课题数量大幅上升,2021年成功获批省级立项41项,校级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创新项目160项。充分发挥老中青教师传帮带作用,2022年校级产教融合研究项目申报项目100余项。出台政策鼓励硕士学历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引培18名博士人才充实科研队伍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

    承担科研项目数量持续增长,近五年承担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省职成教协会研究项目等多项教科研课题,教师发表论文数量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不断增加,多名教师研发的专利技术顺利完成成果转化并荣获科技进步奖。教师与企业联系开展的横向课题呈现良性发展态势,学院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科研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学院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改革科研工作评价激励机制。2021年学院出台了《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试行)》,将科研项目、教研项目、学术论文、科研奖励、成果推广、学术著作、工作案例、教学成果奖、教师参加大赛、教师指导学生竞赛纳入科研工作量考核范畴,将教师参与学科建设、兼职管理服务、专业实践与社会培训、指导毕业实践(论文)等纳入社会服务考核范围,激发广大教师开展教科研的热情。修订完善了《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积极分子评选表彰办法》《安徽职业技术学院高层次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评审办法》《安徽职业技术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横向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等系列教科研规章制度,让科研工作有制可依、有制必依

学报办刊影响不断扩大

学报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以倡导理论创新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教学科研服务经济建设为宗旨,确定了“立足高职,依托行业,注重学术,兼顾普及”的办刊思路,坚持学术性创新性、科学性、实践性相统一。近年来,学报来稿量逐年增加,投稿作者层次不断提升,基金项目类论文占比超过75%。紧跟经济社会与职业教育发展动向,先后开设“立德树人”专题、“一带一路”专题、“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专题、“学党史”专题、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题研究等特色栏目。学报发表论文水平较高,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受到了主管部门的赞许先后获得全国高职院校优秀学报、安徽省优秀学报荣誉,2021年11月,作为省内唯一入选的高职院校学报,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期刊”。

服务社会能力持续提升

搭建社会化培训平台,服务行业企业发展。学院面向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员工培训、创业培训、奇安师资培训、合肥市大赛培训、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冷空调系统安装维修工高级研修培训、监狱服刑人员就业技能培训、乡村振兴培训等项目,发挥专业优势拓展社会服务渠道。以办赛为契机,发挥服务社会功能。学院自2012年起连续承办安徽省职业技能大赛等多个高职项目竞赛活动,为兄弟院校师生搭建了学术交流和技能展示的平台,为选拔国赛选手提供竞技舞台。开设一站式职业技能鉴定项目,为校内学生和企业员工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切实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积极开展“1+X”证书试点培训考核工作,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能力持续提升。

产教融合深度不断推进

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开拓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目前已建设六家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企业为教师提供岗位锻炼机会,教师为企业员工开展理论提升和技术技能培训企业提出技术需求,教师针对需求开展横向课题合作校企共同开展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研究,大力促进校企“双元”育人。近年来广大教师与企业开展横向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大幅度提升,横向课题到帐经费逐年增多,近五年累计超过千万元。

回首过去,成绩令人振奋;展望未来,前景催人奋进。“十四五”期间,学院将着力横向科研项目开拓提高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科研评价与激励机制改革科学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提升为职教本科创建贡献更多力量。(供稿单位: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