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院党总支依托与新站区方庙社区、磨店社区党总支的特色党建资源,立足自身优势,围绕“出亮点、成经验,出特色、成品牌,出成效、成示范”,积极创建“校地联合,共享共建,服务群众,奉献社区”的互融共建模式。
多措并举,“三融”共建效果显著
管理学院党总支和光明党总支的共建,学院党总支多次组织志愿者服务队伍到光明社区进行志愿活动。定期开展“关爱社区三无老人”活动,对社区孤寡老人进行慰问,既有义务对社区公共服务场所的清扫,也有宪法知识宣传及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使社区党组织真正发挥价值,迅速掌握群众动态、了解群众现实诉求,更广泛地吸纳居民的意见,促进社区管理层与居民之间的有效沟通,同时增强居民对于社区管理的信心,激发了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
拓宽共建途径,丰富共建内容
强化理论学习,夯实共建基础。建立党建联席会机制,深化政、校、企合作,党总支负责人童登峰担任交流项目负责人,通过学院与社区共建,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打造特色品牌。
依托专业优势,开展公益活动。蒲公英协会和合肥新站等服务中心联合举办多场活动,如亲子运动会、棋艺小课堂、绘画支教,童心向党等,促使学院师生学以致用,提升师生专业实践技能和社区服务水平。
发挥资源平台优势,服务社区教育。蒲公英社会工作协会同海星社会服务中心联合承办“童心向党生,非遗始传承”活动;学院旅游协会学生党员以徽文化中心为载体,讲解安徽非物质文化,同时邀请非遗传承人余述平和王凤琴即兴表演和现场教学。系列活动的开展加强了与结对共建单位的交流,创新支部教育形式,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共筑民族精神家园。
凝聚组织合力,提升党建实效。学院党总支与光明社居委区域化党建联盟开展少儿红歌比赛,党总支宣传委员带领学院志愿者服务队20名学生参与活动。活动在各单位的全力配合下和党员志愿者的辛苦付出中圆满落幕。
特色支部建设,全力助推品牌党总支
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发挥学生技能优势,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积极参加校内外志愿活动。2018年志愿者服务队共参与10余次志愿活动,累计136人;2019年共举办30余次活动,累计200余人;2020年线上线下共举办10余次活动,累计200余人。2021年共参加5次,累计90余人。
推进“党建联盟平台”建设。党总支与社区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开展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结合学院特色优势,推进专业建设、打造品牌,携手共创党建发展新篇章。
对在校学生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学习形式,支部将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采用微课堂、微研讨、微信公众号等灵活学习形式。举办政治生日会、重温入党誓词。
探索“互联网+党建”模式。积极占领“互联网+党建”主动权,创建“管院先锋之窗”微信公众号;党员示范宿舍挂牌;疫情期间“身边榜样”系列报道;线上“歌颂抗洪救灾战士”朗诵活动;“拒绝浪费粮食,培养节约好习惯”及学宪法讲宪法、党史知识云答题等主题学习活动。
党建引领教育“365”品牌。打造三大课堂:校内第一课堂。注重课堂思政,实现党性教育与专业教学相融合,努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校内第二课堂。支部党员教师指导协会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协会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校外第三课堂。支部围绕“理实交融”办学理念,依托合作企事业单位,为学生提供多种专业社会实践平台,打造育人第三课堂。
做好六个表率:政治上对党忠诚,遵纪守法;思想上心中有党,践行初心;创新上坚持创新,开拓进取;服务上多做实事,服务师生;和谐上深入学习,和谐共事;发展上勇于实践,敢于担当。
深化五个对接:对接社区。支部教师依托NGO组织——海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徽文化中心,公益服务众多社区的多个项目,受益居民数达几千人次,获媒体争相报道;对接企业。发挥党建引领,与国际品牌五星级酒店、国家一级物业公司、大型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公司建立顶岗实习合作机制。酒店专业师徒制成为教育部试点,校企合作获三项省校企合作案例与征文活动一等奖;对接专业。将特色建设与学院专业建设相融合。学院实训室建设投资超千万元,建立四大科技研发中心;推进教育部1+X考证三大(老年照护、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呼叫中心客户服务与管理)试点工作,近年来成效显著:获省特色专业2个、省综合改革专业1个、省高水平教学团队3个;对接班级。支部党员教师分别担任各专业班级班主任,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关心学生;对接学生。支部党员教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党建引领团建,青春绽放光彩
管理学院积极推动“党建+团建”工作,以党建带团建,抓团建促党建,全力深化党团组织建设。在党总支的关怀支持下,团总支开展了各类特色志愿活动。
综合来看,管理学院党总支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立德树人,以“服务群众、奉献社区”党员活动为契机,通过结对党组织建立文化服务互融、平台资源互融、人员活动互融的“三融”机制,加强交流联系,盘活党建资源,强化群众观念,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荣发展”的基层党建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