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管理
程艺: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服务高等教育强省建设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2-05-14

 

程艺: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服务高等教育强省建设

安徽省教育厅厅长 程艺

尊敬的鲁部长,各位领导:
     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刚才听了鲁部长的讲话后很受启发,一些困惑得到了解答,比如一直困绕我们的后勤社会化与公益性之间的矛盾问题。在此,我也想谈谈个人的一点感受。
十多年来,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我们抓住高校后勤管理运行体制机制这个关键,积极地做了一些探索,已经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合高校发展需要的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时也提高了后勤保障服务水平和能力。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没有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全面推进,就没有安徽高等教育十年跨越式的发展。后勤工作不是简单的只管学生吃、住、行,它是高校和高等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涉及到学院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一、安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年的主要成效及做法
       1999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战略部署。此后,又出台了支持高校后勤实施建设的25项优惠政策,安徽省教育厅还牵头建成合肥高校学生公寓小区,以满足周边高校扩招后的学生食宿需求。目前,这个小区运转、运行较为成熟,已移交学院管理。安徽省高校后勤逐步从高校的行政管理体系中分离出来,并按照“甲方、乙方”,实现了后勤的管办分离。多年来,一大批优质的社会企业进入到高校的后勤服务市场,打破了学院后勤封闭运行、垄断经营的局面,初步实现了学院内外后勤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十年的探索中我们积累了以下四点经验:
      一是不断探索总结,逐步建立了新的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经过10多年的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教育行政部门、事业单位(安徽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高校后勤协会、高校后勤管理机构、高校内外的后勤资源(机构)组成的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这个大的体制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得其所。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高校后勤改革工作的政策,协调财政、物价、税务等部门,解决高校后勤发展中的有关困难和问题等。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主要负责高校后勤改革的具体组织实施,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供服务。高校后勤协会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努力做好行业规范和自律工作。高校后勤管理机构(甲方)代表学院行使学院后勤、支撑保障的规划、管理、监督和准入标准制定的职能。高校内外企业或机构(乙方)按照所签订的合同,提供餐饮、物业、维修等服务。其中,从学院行政体系中分离出来的后勤系统,转制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后勤服务实体,改变了“铁饭碗、大锅饭” 的局面,实行了“劳动报酬与个人贡献大小直接挂钩”的分配制度,从根本上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二是努力营造环境,稳步开放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十余年来,一大批社会企业进入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并不断的发展壮大。全省绝大多数高校开放了餐饮市场,进入高校的社会餐饮企业近百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10余家,还有的企业连锁经营20余个高校的学生食堂。与此同时,一批校内后勤实体在市场竞争中逐步成长发展,在按照市场机制运行的同时,也成为平抑物价、稳定保障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全省高校共有学生食堂395个,社会企业经营的学生食堂有277个,占70 %,学院后勤实体经营的118个,占 30 %。 此外,在学生公寓、校园超市、楼宇管理、绿化、保洁等后勤项目上各高校都有不同程度的开放。稳步开放校内后勤服务市场,初步实现了区域内高校后勤资源的优化配置,极大地增强了我省高校后勤的服务保障能力。
       三是由政府搭建平台,企业公平竞争,优质服务学生。我们积极探索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搭建企业公平竞争的平台,通过公开公平有序的竞争,降低价格,提高质量,为学生提供价廉质优的服务。省教育厅和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组织,公开邀请全国的学生公寓用品生产企业参与投标,公平竞争。学院在中标企业中择优选购学生公寓用品供货企业和产品,供学生自主选购,年签约额已达到7000万元,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极大降低了学生公寓用品的采购价格,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是健全完善体制,充分发挥高校后勤行业协会组织的职能作用。2008年4月,安徽省高等院校后勤协会在原省高校后勤管理研究会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三年来,我省后勤协会共为高校和企业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等各类人员约3000人次。开展了一系列交流、研究等活动,为政府、高校提供大量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
      二、关于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几点考虑
       以上是我对安徽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个非常宏观的总结,下面我谈一点自己的思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 “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这就为继续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指明了方向。但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建立与“一个目标、一个体制”相适应的高校后勤。怎样才能相适应,这可能是我们今后需要探索的一个问题。我个人认为,高校后勤目前面临着3个方面的矛盾:“市场规律”与“安全稳定”之间的矛盾、“后勤服务”与“教学改革”之间的矛盾、“社会责任”与“学院责任”之间的矛盾。我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些矛盾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可能会带来的影响。
     一是食品价格问题。我认为食品价格的上涨是高校所左右不了的一种经济现象,如果我们限制价格,就不符合市场规律。比如说我们希望经营者的毛利润能够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以降低饭菜的价格,但实际上如果我们对他的毛利润没有一个宏观的监管或者准确的监管,就很难去确定他的毛利润。所以企业、经营者和学院经常为此争执不休,有些企业觉得自己已经在亏本经营,学院仍认为价格很高,问题在于谁也拿不出一个真正准确可靠的数据。另一方面,如不限制价格,那么学院将面临着安全稳定的政治压力。在座的各位高校领导对此应该深有体会。我作为教育厅厅长每年对此也都是“一惊,一痛,一心慌”。所谓“一惊”,学生在校园里遇到的活问题,如食品安全问题、物价问题等,只要一出现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我就心惊肉跳,一出现物价上涨也是心惊肉跳。所谓“一痛”,主要是安徽有个特殊情况,每年到了夏天青少年儿童溺水事故就经常发生,这让我心痛。所谓“一心慌”,是刚才鲁部长讲到的,安徽省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还低于全国水平2个百分点,每年到高考的时候看见大批的孩子参加高考最后因为招生计划有限不能进入大学我就感觉很心慌。食品价格问题可能是在我们后勤管理、后勤社会化改革中所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
      二是食品卫生问题。在全社会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尚不健全的现状下,学院几乎承担了校园食品卫生安全的全部责任,任何餐饮企业一旦出现食品卫生问题,学院就要负全责。但对于经营企业,除“终止”其经营之外,难以追究其责任。这是我们面临的一大困惑,这些问题仅在校内和教育这个体制之内是无法破解的,因为高校不具有行政执法职能。
      三是教材供应问题。现在各个学院把教材供应放在了教务部门,一方面学院承担着课前到书的责任,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材料的市场化并不成熟。尤其是地处中小型城市的高校,面临更大的困难,不采取“代购”的方式,学生买不到书,采取代购面临着有人不愿要以及“乱收费”的风险。而让其他企业参与供书的结果,往往是落入量大面广的教材经营者愿意供应,专业性强、使用量小的教材无人供应的窘境,甚至冒着使用盗版教材的风险,这个风险追究起来就会是学院的责任。
      四是学生住宿问题。目前我们大部分学生是住在学院宿舍里的,但也有学生在外租房居住。学生自主租住房屋是一个有行为能力的公民自我选择的权利。不让学生校外租房,限制了学生的选择权;允许租住,出了事情谁负责?学生管理怎么开展?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推进,学生专业选择权利增大,“整班建制、同进同出”的传统生活学习习惯逐渐被打破,允许学生自由组合选择宿舍与学生管理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是我们在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些问题。
      五是收费问题。学生在校生活的用水、用电、用暖等费用的收取如果采取一次性收取,既不合理又面临乱收费的问题,而按用量收费又会引起学生不满。学生洗澡刷卡就是这样的一个问题。
      六是监管问题。学院对校内各种社会经营者的价格问题、质量问题、责任问题的监管难以达到一定的力度,学院的“甲方”除具有解除合同的权利外,不具备任何执法的职能,而有关执法部门往往忽略对校内经营者的监管。现在对于市场的监管大家都很重视,包括对社会的弱势群体的关注,反倒是高校在我们社会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被边缘化。举一个例子,刚开始搞医疗保险的时候,就有大学生医疗保险不能入社会保险范畴之内的问题。这我就不理解了,孩子们来上大学,户口都转到你这个城市了,是你这个城市的公民,为什么不能享受社会保险?大家认为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但后来我们安徽省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大学生医保,缓解了高校在学生医保医疗方面的压力。这个问题也反应了我们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既要把大学生当成一个社会群体,但也要因为他们的特殊性来加强内部社会管理。
      通过对以上几点的分析,我想谈一下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三点认识。第一是高校后勤社会化,不仅要将后勤的功能“社会化”,也要把责任“社会化”,因为 有些责任是高校所承担不了的,也就是说政府要承担推动后勤社会化、加大投入、特别是加强监管和执法的责任,经营者要依法承担行为责任,学院要承担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的责任。当然,作为学生也有一个自我负责的责任。我觉得如果在后勤社会化过程中,功能社会化的责任全部在学院、而学院也无法解决这些责任的话,那我们的后勤社会化就很难深入,所以政府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大这个责任的社会化,我提的这个社会化当然也包括政府的责任。
      第二是后勤社会化要与高校的各项体制改革相协调。因为高校后勤改革本身就不是一个独立的工作,它是与整个高校体制机制的改革相对应的。
      第三是对后勤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应从整个市场经济和社会管理改革的阶段性特点来进行分析。现在我们在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很多问题和责难,所以,每当碰到问题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回缩的趋势。安徽省的100来所高校,绝大多数的后勤工作已经面向市场,正在向社会开放,还有1到2所学院没有开放,这1到2所学院的校长就告诉我,我就让我自己的后勤搞,我压着他们提高质量,保证价格平稳。所以每当出现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价格问题,学院里有的人就感慨“还不如我们自己搞的好”。 这就是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不要责难高校,应该看出整个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还需完善,必须从一个阶段性的角度来看问题。
      我提几个可以采取的措施。第一,建议政府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把学院的食品卫生安全、质量、价格监管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来抓,维护校园市场秩序,加大对违规经营者处罚力度,建立具有政府权威的准入制度。高校后勤社会化这几年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取得很大成绩,如果要继续深化改革还需要政府有更大的力度,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第二,刚才鲁部长也讲到了,我非常同意:建议在现行的贫困学生资助政策的基础上,针对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困难学生,建立更加细微的资助办法。如在食品价格上涨的阶段,实行伙食补贴,如中国科技大学通过对学生就餐消费实行实时监控,在每天都有消费的情况下,对一个月内在校园餐厅消费低于一定数额的学生,学院酌情及时给予补助。我们在经历2008年初和2010年下半年的物价上涨时,采取了对20%的学生每月资助40块钱共资助3个月的措施,大大缓解了学生经济方面的压力,而且这个覆盖面已经相当广,不管公办学院、民办学院,包括部署高校都一律给予资助。虽然这个资助对政府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但是它带来的社会效益非常好,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和温暖。实际上学生很理解物价上涨不完全是后勤办不好的问题,而是一个市场规律的问题。这样也会减轻学院的负担和安全稳定的压力。
      我们是在安徽省高校大力推崇刚才所说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做法,我认为这体现了一种细微的方式,就是通过“一卡通”统计一个月80次以上的消费总量尚低于一定水平的学生,学院资助体系会自动把补助打到这些学生的卡上,而且是无声无息的打到卡上去(但是如果太有钱了一次都不在学院吃,那么它也不会给你资助)。这样就真正资助了该资助的学生,而且很细微。资助的方法很多,你可以给他100元、110元、120元,甚至6000或者8000元,但是这样就太粗糙太粗放,所以建议在现有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的建立一种更细微的资助办法,这样才可能形成对一个学生生活学习关心的一个体系。
      还有两个建议,一个就是在现有“零租赁”等降低食品成本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食品原材料、学生生活用品等直供的方式降低食品和生活用品价格。在这方面我们也碰到一些困惑,需要有政府的有力指导,因为既然要采取直供的方式,就不可能每一个学院都直接跑到农户那里去采购,需要建立学院和农户或者粮食供应者之间的一种直供的方式。还有一个建议就是全面推进高校管理体制和人才培训体制改革之间衔接的问题。实际上高校的管理体制对后勤社会化有一定的制约成份,比如说我刚才讲的学生宿舍问题就是个不可规避的问题,终究有一天大学生会有自主的选择权力,我们的学生管理若还是抱着老观点,那后勤社会化也没法推进,所以这方面的改革要衔接起来。
      以上发言,请大家批评指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