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网络课程建设技术规范(试行)》的通知
皖职院教﹝2013﹞46号
院属各部门:
为了贯彻落实《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网络课程建设方案》(皖职院教〔2012〕60号)文件精神,推动我院的课程教学改革,规范我院网络课程建设,提高我院网络课程应用水平,结合教育部制订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的有关要求和我院选用的网络教学综合管理平台的功能特点,特制订我院网络课程建设技术规范。
一、概述
1、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工程中网络课程项目在我院选用的网络教学综合管理平台上的建设和应用领域。
2、规范目的
本规范的目的是为我院网络课程的建设提供一致的标准,实现网络课程基本属性结构的一致,以保证网络教学资源的广泛共享,并为教师和学生有效查找、获取和使用资源提供支持。
3、相关概念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二、基本要求
1、网络课程的建设要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和归宿,将课程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整合,以达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教师通过网络从事相关教学活动的双重目的。
2、网络课程的建设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体现多媒体的多样性、互补性、集成性,拓展课程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时空优势,实现教学主客体间的互动性、资源共享性等特点。
3、网络辅助教学课程必须注重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环境的情景化、学习过程的自主化、学习方式的交互性和教学评价的多样性。
4、在网络课程中引用他人著作中的文稿、图像、动画、视频等素材,需特别注意版权问题,由此引发的侵权责任由作者自行负责。
5、凡立项的网络课程,均要求在学院统一的网络教学综合管理平台上进行建设,其版权归学校所有。
三、网络课程基本内容要求
1、网络课程网页界面要美观,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设有导航栏目,导航要清晰、明确;主页与下级各页面应保持色彩、结构、风格的一致性。
2、课程基本内容要能够反映课程的教学团队、教学思想、教学内容的资源,和反映教学全过程必需的内容。教学内容的组织既要以传递角度为出发点,方便教师教学,又要以交互角度为出发点,方便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
3、网络课程基本内容包括:
1)课程介绍:包括课程的性质与作用、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等基本信息。
2)教学大纲:以知识点为单位的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难点。
3)教学进度:以教学周为单位的最新学习进度安排(按学院对教学计划的统一要求发布)。
4)教师信息:团队教师的基本信息,包括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实验实习指导教师等人员的姓名、照片、性别、职称、个人简介(含个人研究方向、教学情况、科研情况、获奖情况)、办公地点、联系方式等。
5)教学评价:说明课程考核标准及设计依据以及课程考核的具体实施方法。
6)学习指导:讲明本课程学习要求、学习特点,并对如何学习本课程给出指导性意见。
7)教案:教师讲课所用教案,教案要与教学内容保持一致。
8)教学视频:教学视频的内容要基本与本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相一致。
9)每一个教学单元的内容都有如下几个部份: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指导、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和知识点、练习测试题、参考资源、课时安排等。
四、网络课程教学资源要求
1、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媒体素材库、题库、案例库、课件库、电子教材、实践环节的教学指导、文献资料及网络参考资源及特色资源等内容。
2、资源格式必须满足在网络上运行的基本条件,各类资源文件的具体要求参照《国家级网络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2012年版)。
3、教学资源中有关名词、概念、符号、人名、定理、定律和重要知识点都要与相关的专业背景相一致。资源的组织一般以教学单元为依据采用模块化、树形结构的组织方法。
五、网络课程教学活动
1、网络教学活动:包括课程信息发布、作业发布与管理系统、在线答疑系统、学习讨论系统和学习评价系统等。
2、课程信息发布与反馈系统:通过通知公告、E-mail发布课程信息及相关通知,实现信息交流与反馈。
3、作业发布与管理系统:提供发布作业功能,学生完成、提交作业功能和教师批改、点评作业功能。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通过网络布置、批改作业5次。
4、在线答疑系统:每门网络课程提供答疑网页界面,并能够对问题与解答进行网页发布。要求每门课程每个学期答疑不少于10人次。
5、课程学习讨论系统:通过交流论坛,学习者之间可进行问题的探讨与协商,教师也可以将网络作为与学生对话、了解学生、指导学生的工具。要求每个学期内,教师发起或主持讨论专题不少于2个。
6、学习评价系统:通过在线测试管理测试学生的知识水平,记录和管理所有学生的成绩,要求每个学期内,教师组织在线测试不少于1次;通过投票系统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情况。要求每个学期内,教师发起投票不少于1个;利用班级教学统计的功能,教师可以生成有关课程的学习统计和教学统计,并生成相应的报告。要求每个学期内,教师对所教授的每个班级形成一份报告。
六、其他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网络课程的管理参照《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网络课程建设方案》执行;学院将根据《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网络课程建设验收标准》(附件1)定期组织网络课程建设的验收。对验收合格并投入使用的网络课程将根据《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网络课程运行评价标准》(附件2),随时检查评价其运行状态。
附件:1、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网络课程建设验收标准
2、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网络课程运行评价标准
2013年5月31日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评价标准 | 分值 | 评价等级及权重 | |||
A 1.0 | B 0.8 | C 0.6 | D 0.4 | ||||
课程基本内容 | 课程介绍 | 课程的性质与作用、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基本信息,不少于1000字。 | 10分 | ||||
教学大纲 | 以知识点为单位的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难点。 | 5分 | |||||
教学进度 | 以时间为单位的最新学习进度安排。 | 5分 | |||||
团队信息 | 教学团队人员的姓名、照片、性别、职称、个人简介(含个人研究方向、教学情况、科研情况、获奖情况)、办公地点、联系方式。 | 5分 | |||||
教学评价 | 说明课程考核标准及设计依据以及课程考核的具体实施方法。 | 10分 | |||||
学习指导 | 讲明本课程学习要求、学习难点、学习特点,给出学好课程的指导性意见。 | 5分 | |||||
课程教学资源 | 授课教案 | 以教学设计为单元制作的电子教案,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 | 10分 | ||||
教学课件 | 根据教学需要采用多种媒体表现形式,以方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 10分 | |||||
练习测试题 及试题库 | 提供每个教学单元完整的习题,有用于阶段自测、期末模拟考试的试题库及相应的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 5分 | |||||
授课录像 | 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全部或部分课程教学录像,视频编辑质量高,利于学生观看。 | 10分 | |||||
参考资料及课程相关网络资源链接 | 提供与本课程相关的前沿信息及相配套的参考资料,及与本课程相关的网络资源链接,包括论文链接、网站链接等。 | 5分 | |||||
其他特色资源 | 据课程特点和学习需要设计的一些特殊资源,如实训指导材料等。 | 5分 | |||||
课程页面设计 | 界面设计 | 课程页面元素布局合理、色彩协调、导航设计合理、教学内容组织结构层次分明。 | 5分 | ||||
规范要求 | 课程资源符合学院网络课程建设技术规范。 | 5分 | |||||
可用性 | 教学内容完备、教学资源能素材能正常显示和浏览。 | 5分 |
附件1: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网络课程建设验收标准
附件2: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网络课程运行评价标准
评价项目 | 评价标准 | 分值 | 评价等级及权重 | |||
A 1.0 | B 0.8 | C 0.6 | D 0.4 | |||
信息发布 | 能借助公告、E-mail等发布课程教学信息 | 10分 | ||||
作业发布与管理系统 | 借助网络布置作业、学生利用平台完成和提交作业、教师批改和点评作业5次。 | 15分 | ||||
学习评价 | 在线测试学生 | 10分 | ||||
投票系统使用 | 10分 | |||||
课程学习和教学统计报告 | 15分 | |||||
在线交流 | 教师主持网络专题讨论 | 15分 | ||||
网上答疑 | 10分 | |||||
资源更新 | 教案、课件、参考资料等课程教学资源每学期更新率达到20%以上 | 15分 | ||||
总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