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人世的诸多悲欢离合、生死无常后, 白先勇感叹道: “拥有的从来都是侥幸, 无常才是人生的常态, 所有的成熟都是从失去开始。”“我一向相信人定胜天, 常常逆数而行, 然而人力毕竟不敌天命……我们全力以赴, 却仍一败涂地。” 在无数次提笔与落笔之间, 思索文学的意义、写作的目的, 白先勇如是说: “文学是一个民族心灵上, 最深刻最心底的投射, 替那个民族说出心中话。”“我写作, 因为我希望将人类心灵中无言的痛楚转变成文字, 用文学写人性人情。” 在这部散文集中, 作者或怀人忆旧, 或自述过往, 或抒情感怀, 或谈文论艺, 虽然写的是个人记忆, 根子里其实写的是历史。留在白先勇童年记忆底片里的是上海“最后的一抹繁华”, 而“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漫长过程闪回的是二十世纪中国人历史的流变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