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 伊莱·帕里泽在TED的一次演讲中提出了“过滤泡”的概念, 用来指认一种“智能隔离状态”: 受技术媒介的影响, 用户与不同的意见信息分离, 被隔离在自己的文化或思想泡沫中。帕里泽呼吁那些可以形塑互联网功能的巨头公司, 要正视这种信息过滤形式, 仔细考虑其可能给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该演讲虽然只有不到10分钟, 但在YouTube网站上点击量累积超过400万次。之后在此基础上出版的《过滤泡》一书, 引发了轰动式的反响。“过滤泡”这一概念的重要社会影响在于, 它指出了互联网巨头能够凭借自身的技术能力, 对信息流动进行重组和垄断, 它提醒用户在使用互联网时, 要切实关注自身的隐私保护, 对搜索引擎和各类网络应用保持清醒的态度。因为对于善的公共生活而言, 透明且多样化的信息环境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