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商务学院金莎老师在秋季学期第2次教职工大会上的发言

发布者:现代商务学院发布时间:2025-09-25浏览次数:10

面向先进制造与现代服务:赋能·融合·升维

职教物流和电商专业的重塑与升级

金莎


尊敬的各位同仁:

大家好!

在当前国家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非常荣幸能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代表,参加本次国家级培训,进行了深度调研学习。

在青岛期间,我们系统学习了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数位专家的相应理念,实地走访青岛自贸港、前湾自动化码头、京东产业园、海尔日日顺供应链、乐盈电商学院、蓝天基点电商公司等标杆地段和一线企业,深刻感受到产业变革的澎湃动力与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迫挑战。特别是在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中理工农医类专业占比高达65%-75%的格局下,信息化时代下对我院职教本科物流专业如何找准定位、突出重围、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思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职教物流专业进行战略性、模块化、数字化升维的具体路径,现将学习心得、企业见闻与对我院专业建设的启示总结汇报如下:

一、在产业巨变的十字路口重新定义物流教育。       青岛之行,是一次从课堂到实地的真实体验。我们既看到了前湾港区无人集卡穿梭、桥吊自动装卸的机械重工+物联网智慧宏图,也感受到了京东亚洲一号数据驱动下供应链精准协同的柔性与速度。京东直播基地呈现了电商平台如何将直播电商深度嵌入其营销与供应链体系,展示了“品效合一”的最高形态。乐盈电商学院作为社会培训力量,其敏锐的市场嗅觉、快速的课程迭代能力和实战化培训模式,为院校教育提供了宝贵的互补性参考。与此同时,各位专家的分享从理论层面为我们勾勒出了应对这种变革的教育范式,商工结合、产教融合、数字赋能、AI助力。这一切都清晰地指向一个结论,传统的、以仓储运输为核心的物流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未来需求,职教本科物流专业必须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进行一场深刻的、系统性的自我变革。

二、从多元视角凝练专业建设新思维的核心启示

本次国培涉及物流专业和跨境电商专业,为我们提供了多维度的建设性启示。

职教本科物流的课程体系必须打破学院壁垒,构建“冷链技术+商业管理(供应链管理、电商物流)+电气自动化工程基础技术+信息科学(数据科学、编程基础、物联网)”的四维支撑课程体系,培养既懂运营又懂技术原理的复合型人才。

物流专业的“题”是什么?是海尔日日顺的“大件物流送装一体化”难题,是京东的“最后一公里”效率与体验难题,是自贸港的“跨境保税”通关与仓储难题。我们的教学项目、毕业设计、课程实训都应直接源于这些真实的企业命题,由企业导师与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作答”,最终用成本、效率、客户满意度等市场指标来“阅卷”,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零时差”对接。

真实环境与数字赋能是人才培养的双螺旋:专家们提供了“教学环境”创新的思路,能否在校内引入一个微型的“智慧物流实训超市”或“跨境电商保税仓”?让学生在校内即可完成从收货、上架、拣选、配送、盘点的全流程实战。突出“数字赋能”,这个微型仓必须是高度数字化的,搭载WMSTMS系统,应用RFID、人脸识别等技术,让学生不仅是体力操作者,更是数据管理者,提升的是基于数据决策的新零售物流管理能力。

专家们分享了教学改革:AI赋能与模块化重构。二者结合,意味着我们的课程需要基于工作流程被解构为一个个能力模块,并充分利用AI技术进行个性化教学、虚拟仿真、智能评测与内容生成,从而实现规模化因材施教。

三、对物流专业建设的战略性建议

基于以上学习,对职教物流专业建设提出以下升维建议:

1.专业定位升维:从操作执行者到方案设计者

在新一轮专业改革建设中,物流专业更在于系统性思维、技术创新应用能力和初步的方案设计能力。培养目标应定位于能够胜任智慧物流系统运维、供应链数据分析、物流项目规划与实施的工程技术型人才,而非简单的设备操作员或仓管员。

2. 课程体系升维:构建平台+模块的融合式课程包
公共平台课:筑牢物流管理、经济学、管理学基础。
技术融合平台课:增设Python数据分析、物联网技术基础、自动化原理、云计算概论等,打造工科与IT素养。
方向模块课:设立智慧仓储技术、智能运输管理、供应链数据分析、国际物流与自贸港实务等模块,学生根据兴趣和职业规划任选2-3个模块深耕。在物流领域,AI应用于智能预测、仓网规划、动态路由、无人驾驶、智能客服等环节。相应地,教学模式的专业核心课程可进行AI化模块改造,《仓储管理》可增加“智能仓储机器人运维与调度”模块;《运输管理》可增加“AI路径规划与网络优化”模块;《供应链管理》可增加“大数据需求预测与库存优化”模块。同时引入AI教学助手,进行个性化学习推荐、虚拟仿真决策训练,让学生在与AI的协同中学习,培养与AI同行的能力。

3. 实践体系升维:打造校内仿真+校外真岗的闭环体系
校内:建设集自动化立库、AGV联动、RFID识别、无人机/车配送、WMS/TMS系统于一体的智慧物流仿真实训中心。中心可模拟京东的作业场景,承接真实企业的微项目。
校外:与京东等头部企业共建“教师企业实践站”和“学生项目工坊”,开展为期沉浸式实践,让学生参与企业的真实项目迭代与技术攻坚。

4. 师资队伍升维:培育“讲师+工程师+数据分析师”三师型团队
制定教师能力提升计划,鼓励教师赴企业挂职,不仅学习管理经验,更要深度参与技术项目,努力成为兼具理论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的“三师型”教师。同时引入企业一线的技术专家担任产业导师。  

5. 产业实践——电商是物流专业面对的新常态
直播电商已成为订单生成的主流场景之一,其“瞬时爆单、脉冲式流量”的特性对供应链的敏捷性、弹性和韧性提出了极限挑战。电商专业可以增设直播电商供应链管理相关内容,让学生理解从主播选品、前端爆单,到中端急速分拣、包装创新,再到末端配送履约的全链条协同,培养其应对新型商业模式的供应链设计与优化能力。  

四、对电商专业建设的启示与引导

电商产业已成为融合直播、内容、社交、数据的“新零售”生态。AI正在重塑内容生产、营销推广和客户服务全链路。专业必须从开网店的旧范式,转向“数据驱动、内容引领、全域运营”的新范式。

构建“平台电商+直播电商+社交电商+跨境电商”的课程群。重点强化《数据化运营》、《AI内容营销》、《直播运营实战》、《新零售全域营销》等课程地位,将实战课程体系转化为我们的模块化课程。

对于职教的物流与电商专业而言,我们必须拥有革故鼎新的勇气,结合工科;必须具备跨界融合的智慧,主动拥抱技术,终生学习;必须坚守产教融合的初心,与企业同频共振。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应并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技能人才,服务于经济、社会、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