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专业代码:440601)
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支撑,正深度融入数字化、低碳化与智能化浪潮。本专业聚焦城市道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海绵城市、综合管廊、智慧管网等领域,以智能建造技术体系为核心,涵盖BIM与GIS深度融合、装配式构件智能生产、数字孪生运维等前沿方向。面对城市更新与地下空间开发需求,专业紧密对接住建部“城市生命线工程”战略,强化智能监测系统等应用,同时响应智慧城市建设,培养地下管网智慧化管理的高技能人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安徽、服务长三角、面向全国,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技能文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数字素养、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的市政工程(智能建造)人才。
专业精准对接行业转型升级需求,培养具备“数字化+生态化”双维度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熟练掌握BIM建模、GIS空间分析、物联网传感器部署等数字化工具,精通智慧管网运维和绿色施工工艺等技能;顺应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环境改造、海绵城市建设的需要,面向市政建设、政府机关、规划设计、施工监理企业等相关工作岗位,培养具备市政道路、桥梁、管廊、给排水、园林绿化等工程施工、管理等方面的职业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发展基础,从事市政土建施工、工程监理、工程检测、工程维护运营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课程设置
1.专业群共享课程设置7门,包括:工程制图、智能测量技术、工程力学、建筑AI智能建模基础、工程材料、工程法规、施工组织与管理。
2.专业核心课设置6门,包括:市政桥梁工程、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市政工程数字化计量与计价、市政水处理工程、市政管道工程。
3.专业拓展课设置6门,包括:智慧工地技术及应用、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市政工程设施养护与维修、海绵城市概论、BIM5D项目管理应用、城市综合管廊施工。
4.专业综合实践课:设置10门包括:市政工程材料检测实训、市政工程测量实训、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实训、市政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施工组织与管理综合实训、市政桥涵工程岗位综合实训、市政管道工程岗位综合实训、市政道路工程岗位综合实训、岗位实习、毕业设计(毕业实践报告、论文、创业报告)。
三、师资力量
本院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现有专职教师21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7人,聘请校企合作兼职教师9人,教学力量充实。专业带头人2名,专业骨干教师3名,为专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引领和支撑。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达到60%以上;副教授与高级工程师以上8人,讲师与中级工程师9人,助教3人,实验师1人,师资雄厚,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学与科研需求。近一年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国赛银奖1项,省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申报省级以上教科研课题9项,获省级以上教学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
四、实训条件
本专业拥有校内实习实训场地近10000多平方米,设备总资产达1000余万元,实习实训工位560个。校内实训室满足市政工程识图与制图实训、专业认知实训、市政工程测量实训、CAD操作实训、工种实训、市政工程施工技术实训、市政工程施工组织实训、市政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实训、BIM建模实训,VR虚拟建造仿真实训、市政工程材料实验、市政工程力学与结构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等的需要。已经建设的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相关实验室有:智慧工地、工程材料检测与分析实验室、力学实验室、工程仿真实训室、工程测量实训室、VR仿真实训室、BIM综合实训室、工程制图室等。






五、职业面向
就业岗位:主要是市政公司、景观园林公司、路桥公司等企业的设计员、施工员、测量员、造价员等工作岗位,主要从事工程设计、施工技术管理、质量检验、资料管理、施工测量等工作。
发展岗位:BIM工程师、市政工程建造师、造价工程师、项目经理、技术总工、监理工程师等。
深造机会:为学生专升本、技能竞赛、岗前培训提供充分的学习环境,并有专任教师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