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 诺 书
本人申报安徽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郑重承诺:
1. 对填写的各项内容负责,成果申报材料真实、可靠,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未弄虚作假、未剽窃他人成果。
2. 成果奖评审工作期间,不拉关系、不打招呼、不送礼品礼金,不以任何形式干扰成果奖评审工作。同时,对本成果的其他完成人提醒到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的情况,接受取消参评资格的处理。
3. 成果获奖后,不以盈利为目的开展宣传、培训、推广等相关活动。
成果第一完成人(签字):
2023年 11 月 6 日
一、成果简介(可另加附页)
成 果 曾 获 奖 励 情 况 | 获 奖 年 月 | 所获奖项名称 | 获 奖 等 级 | 授 奖 部 门 | |
2010年11月 | 教学成果奖 | 省级 | 安徽省教育厅 | ||
2023年8月 | 突出贡献奖 | 国家级 |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 | ||
2023年6月 | 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 | 国家级 | 教育部 | ||
2022年1月 | 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 | 国家级 | 教育部 | ||
2019年8月 | 安徽省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改革标杆校 | 省级 | 安徽省教育厅 | ||
2023年3月 | KEISER气阻训练和传统杠铃训练队下肢爆发力影响的对比研究 | 省级 | 安徽省教育厅 | ||
2023年4月 | 运动调节自噬相关信号通路对AD小鼠的影响研究 | 省级 | 安徽省教育厅 | ||
2022年9月 | 安徽省高职院校秧歌舞教与学的理论研究 | 省级 | 安徽省教育厅 | ||
2023年8月 | 第21 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乙组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 国家级 |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 | ||
2023年5月 | 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高职高专)三等奖 | 国家级 |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 | ||
2023年5月 | 第17届中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高职高专)三等奖3项 | 国家级 |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 | ||
2022年8月 | 第20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乙组三等奖4项 | 国家级 |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 | ||
2019年7月 | 第19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乙组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 国家级 |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 | ||
2023年4月 | 安徽省第十五届运动会高校部乙组女子篮球二等奖 | 省级 | 安徽省人民政府 | ||
2023年4月 | 安徽省第十五届运动会高校部乙组男子篮球三等奖 | 省级 | 安徽省人民政府 | ||
2023年4月 | 安徽省第十五届运动会高校部乙组健美操三等奖2项 | 省级 | 安徽省人民政府 | ||
2022年11月 | 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 省级 | 安徽省教育厅 | ||
2022年11月 | 安徽省第十五届运动会高校部乙组男子足球二等奖 | 省级 | 安徽省人民政府 | ||
2022年8月 | 安徽省第十五届运动会高校部乙组田径一等奖9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 | 省级 | 安徽省人民政府 | ||
2022年7月 | 安徽省第十五届运动会高校部乙组武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7项 | 省级 | 安徽省人民政府 | ||
2022年7月 | 安徽省第十五届运动会高校部乙组女子排球一等奖 | 省级 | 安徽省人民政府 | ||
2022年7月 | 安徽省第十五届运动会高校部乙组男子排球二等奖 | 省级 | 安徽省人民政府 | ||
2021年12月 | 安徽省学生体育联赛大学生排球比赛乙组女子二等奖 | 省级 | 安徽省教育厅 | ||
2021年12月 | 安徽省学生体育联赛大学生排球比赛乙组男子二等奖 | 省级 | 安徽省教育厅 | ||
2020年12月 | 安徽省学生体育联赛大学生排球比赛乙组女子一等奖 | 省级 | 安徽省教育厅 | ||
2020年12月 | 安徽省学生体育联赛大学生排球比赛乙组男子三等奖 | 省级 | 安徽省教育厅 | ||
2020年12月 | 安徽省学生体育联赛大学生篮球比赛乙组男子二等奖 | 省级 | 安徽省教育厅 | ||
2020年12月 | 安徽省学生体育联赛大学生篮球比赛乙组女子三等奖 | 省级 | 安徽省教育厅 | ||
2020年12月 | 安徽省大学生武术比赛乙组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 省级 | 安徽省教育厅 | ||
2019年7月 | 男子110米栏、男子800米金牌 | 国家级 |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 | ||
2019年12月 | 安徽省大学生体育联赛健美操比赛乙组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 省级 | 安徽省教育厅 | ||
2019年11月 | 安徽省大学生体育联赛排球比赛乙组二等奖 | 省级 | 安徽省教育厅 | ||
2019年11月 | 安徽省大学生篮球赛乙组男子三等奖 | 省级 | 安徽省教育厅 | ||
2019年11月 | 安徽省大学生篮球赛乙组女子二等奖 | 省级 | 安徽省教育厅 | ||
2019年11月 | 安徽省大学生足球赛乙组男子三等奖 | 省级 | 安徽省教育厅 | ||
2019年11月 | 安徽省大学生排球乙组女子一等奖 | 省级 | 安徽省教育厅 | ||
2018年10月 | 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高校部健美操乙组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 | 省级 | 安徽省人民政府 | ||
2018年5月 | 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高校部武术比赛乙组一等奖12项、二等奖6项 | 省级 | 安徽省人民政府 | ||
2018年10月 | 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高校部足球比赛男子乙组一等奖 | 省级 | 安徽省人民政府 | ||
2018年5月 | 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高校部篮球比赛女子乙组一等奖 | 省级 | 安徽省人民政府 | ||
2018年5月 | 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高校部篮球比赛男子乙组二等奖 | 省级 | 安徽省人民政府 | ||
2018年5月 | 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高校部排球比赛女子乙组一等奖 | 省级 | 安徽省人民政府 | ||
2018年5月 | 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高校部武术比赛女子乙组一等奖13项、二等奖6项 | 省级 | 安徽省人民政府 | ||
2018年3月 | 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高校部羽毛球比赛乙组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 省级 | 安徽省人民政府 | ||
成果 起止 时间 | 起始: 2015 年 10 月 实践检验起始时间: 2019 年 1 月 完成: 2018 年 12 月 | ||||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思想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体育强国、教育强国战略,始终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积极践行体教融合教育理念,不断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学院以2015年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为依托,聚焦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探索形成了以德为先、以体增智、以赛赋能“三位一体”体教融合育人模式,以体树德、以体启智,充分发挥体育在五育并举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体育和教育在价值、功能和目标上的充分融合。近年来,学院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体教融合成效显著,实现了“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育人目标,在省内外高职院校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汇聚合力,夯实“三心”。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聚育人合力,通过文化正心、课程慧心、活动润心,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二是多措并举打造新生态,体专结合,强化“三力”。学院深入推进“全民健身,健康安徽”战略,提出健康生活理念、锻炼保障理念、终身体育理念,通过体育运动增强体力、培养能力、提供人力,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三是全方位推进教学新模式,学赛融通,实现“三促”。坚持以赛促建、以赛促改、以赛促学,赛教融合,使体育健全人格、磨练意志、开发潜能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有利保障。 学院先后入选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工作“一校一品”示范基地、安徽省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改革标杆校、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等。学院体育工作在社会上的关注度和认可度不断提升,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兄弟院校多次来校考察交流,对我院体育场馆设施以及体育工作成效均给予了高度评价。2019年,学院成功申办第21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以下简称“大田赛”)。2023年,在教育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安徽省政府、安徽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等多方关心指导下,“大田赛”在我院成功举办,创造了全国“大田赛”“四个第一”“四个之最”,极大提高了安徽省、合肥市的知名度,提升了安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美誉度。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为我院颁发“突出贡献奖”并发来感谢信,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任清华对于本届“大田赛”工作做出肯定性批复。新华社、人民网、光明日报、央视体育频道、学习强国平台、安徽日报、安徽卫视等中央省市级媒体先后对我院体育工作进行报道,引发强烈反响。 本成果形成的育人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以德为先、以体增智、以赛赋能“三位一体”体教融合育人模式 | |||||
学院高度重视体育在五育并举中的筑基作用,针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五育并举实施成效不突出、以体育人作用发挥不明显、体教融合推进不紧密等问题,坚持以德为先,体专结合,学赛融通,不断提升体育工作实效。 (1)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汇聚合力,夯实“三心” 凝聚文化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合力,用体育讲思政、用故事讲道理、用价值讲认同,切实发挥以体树德功能。 ①坚持文化正心,培根铸魂。高度重视文化育人工作,凝练形成湖桥亭文化,道路、楼宇文化以及校园体育文化。以文化浸润心灵、涵养品德,引导学生将知行合一、德技并修、技能报国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开创体育工作新局面。 ②坚持课程慧心,回归本真。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中华体育精神、奥运精神、榜样事迹等融入课堂教学;在不同运动项目教学中开展德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拼搏、奋发向上、永不言败的意志品质。 ③坚持活动润心,实践笃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赛事服务工作、支教活动等,在活动中涵养“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学院先后组织开展多类赛事,共有三千余名志愿者参与活动的服务保障工作,他们甘于奉献、服务热情,在实践中谱写青春奉献之歌。 (2)多措并举打造新生态,体专结合,强化“三力” 坚持体育教学与专业教学同向同行,发挥体育锻炼对于智力发展、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 ①以体启智,提升学生智力水平。倡导“爱运动·智青春”,致力打造青春安职、活力安职、魅力安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锻炼,以体健身,以体健脑,不断增强体质,以充沛的体力支撑智力发展。 ②以体培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发挥体育锻炼对于改善大脑功能的效用,让学生在运动中提升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应变能力、抗压能力;通过锻炼有效缓解学习压力和焦虑情绪,培育身心健康、素质全面的技术技能人才。 ③体专结合,提供宝贵人力支撑。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重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体现专业特色,使体育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助力学生专业成长,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3)全方位推进新模式,学赛融通,实现“三促” 将课程教学和赛事活动作为系统工程共同推进,全面推进“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教学新模式。 ①以赛促建,打造优质教学资源。以办赛为契机,强化条件保障,共建有综合体育馆1个、标准田径场2个、室外篮球场24个、排球场8个、网球场6个,开设篮球、排球、足球、网球、田径、健美操等门类较为齐全的体育课程,适应广大学生对优质丰富体育资源的需求。 ②以赛促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探索个性化、“点餐式”选课制度,满足不同学生兴趣爱好,实施因材施教;推进体育俱乐部改革,开展分层分类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优化课程评价指标,构建综合育人评价体系。多措并举深化教学改革,推动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③以赛促学,有效提升竞技水平。优化“班级(俱乐部)-院级-校级”三级赛事体系,丰富体育比赛项目,提高学生参与热情。开展晨走、晨跑等阳光体育运动,让每一位学生“走起来、跑起来、强起来”;举办秋季校园田径运动会、足球赛、篮球赛、等多项赛事,助力学生提升水平、强健体魄、锤炼品格。 | |||||
3.创新点(不多于1000字) (1)理念创新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引,针对高职学生身心特点,创造性提出“三个理念”,加强思想引领,推动同向同行。 一是健康生活理念。倡导学生“文明用餐在食堂,不爱网游爱操场;背上书包进课堂,不看手机看黑板”。学院外卖点餐大幅减少,体育锻炼蔚然成风,学生逐渐养成科学合理的学习生活习惯,课堂到课率、抬头率和手机入袋率接近100%。 二是锻炼保障理念。引导学生“在校日行8000步,为国服务50年,健康快乐100岁”。学生每日平均运动时长达1.3个小时,校园体育俱乐部覆盖率达72%,九成学生熟练掌握1项运动技能。 三是终身体育理念。积极响应新时代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战略,号召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理念,体育运动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学生青春洋溢,活力满满,争做素质过硬、全面发展、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五育并举,形成了以德为先、以体增智、以赛赋能“三位一体”体教融合育人模式。 ①加强“三个协同”,立德铸魂。凝聚“文化+课程+活动”育人合力,校园体育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大思政”育人落实落地,行稳致远,增强了学生实现体育强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②推进“三个融合”,以体增智。将“体育-智育”“体育精神-职业精神”“体育教学-专业教学”有机融合,以体启智,以体培能,挖掘体育精神与职业精神的相通之处,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严谨求实、团结合作、拼搏进取的品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③筑牢“三个支撑”,以赛赋能。坚持以赛促建、以赛促学,以强化条件保障、深化教学改革、完善三级赛制为支撑,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学生走出宿舍,走下网络,走向操场,积极踊跃参加各项比赛,校园上下刮起了一股“运动风”。 (3)实践创新 在推进体教融合的改革与实践中,形成了以“四个坚持”为代表的特色做法。 ①坚持以师为基,厚植根柢。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外引内培,打造优良师资。推进课堂教学革命,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持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多位体育教师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获奖。 ②坚持以评为引,立德培能。强调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引入增值性评价,将学生良好锻炼习惯养成、综合能力发展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③坚持以用为上,服务实际。践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不断推进健康教育、卫生教育。高度重视学生安全意识、防护技能培育,每学期开展急救培训、消防培训以及消防演练演习等,培训人数近2万人,筑牢安全底线,打造健康平安校园。 ④坚持以特为翼,铸就品牌。作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工作“一校一品”示范基地,以特色创优势,以品牌促发展,依托优秀社团、优势体育项目,实现与校内外友好合作单位的良好对接,开拓体育工作新局面。 | |||||
4.推广应用效果(不多于1000字) 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学院体育工作迈上新台阶,体教融合实现新发展,以体育人取得新成果。 (1)齐心协力,“大田赛”成功举办获得广泛关注,各界赞誉度高 在多方关心支持与指导下,第21届“大田赛”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四个第一”:第一次由安徽省高校承办;第一次由职业院校承办;疫情之后安徽省第一次举办的体育盛会;2010年全国体育大会后安徽省第一次承办的全国性田径赛事。创造了“四个之最”:参赛高校数、参赛人数、破纪录数、达健将数创历史之最。学院办赛水平受到教育部、安徽省政府、省教育厅高度认可,获得广大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充分肯定,展示了大美安徽、创新合肥、活力新站、青春安职的独特魅力,学院办学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 (2)开拓创新,体育俱乐部改革卓有成效,学生满意度高 不断推进体育俱乐部改革,现有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武术等14类220个俱乐部,每年参加俱乐部各类课程学习和活动的会员占学生总数的72%左右,既满足了学生对不同体育项目的学习需求,又能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2019年,学院被评为安徽省高职院校“体育艺术俱乐部制教育教学改革标杆校”。 (3)主动担当,获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等称号,各方认可度高 始终秉持“以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为重点,以提高校园应急救护能力为目标”的原则,加强急救教育工作。以“关爱生命,‘救’在身边”等为主题开展应急救援培训活动,累计受益人数18000余人。2021年,获批成为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践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不断推进健康教育、卫生服务、治理能力和评价制度改革创新,2023年,入选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 (4)方法得当,健康体质测试数据名列前茅,育人成效度高 制定《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管理办法》,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列入衡量学院办学水平的重要评估指标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每年对所有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形成学生体质健康年度报告以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研判机制。近年来,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攀升,各项测试数据在省内高校名列前茅。 (5)勤学苦练,省内外各项比赛成绩斐然,学院知名度高 通过科学指导,刻苦训练,我院学子在各项比赛中斩金夺银:在第19届“大田赛”中,获男子110米栏、800米两项金牌;在第21届“大田赛”中,获乙组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在省第十四届运动会高校部田径比赛中,院田径队荣获七个单项冠军。共夺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在省第十五运动会高校部田径比赛中,我院田径健儿宋树强以10秒86的优异成绩获得田径比赛男子乙组100米冠军,打破原省记录。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8项。我院被评为全国高职院校体育工作“一校一品”示范基地。 (6)不辱使命,积极承担各项比赛组织服务工作,社会贡献度高 积极参与并组织省内外相关赛事,选派体育教师担任裁判工作,拥有国家级裁判员2名。先后承办2023年全国啦啦操(合肥站)比赛,中国篮协E级教练员培训班,2022年安徽省篮球俱乐部超级联赛等。安徽省学校体育协会秘书处挂靠在我院,安徽省篮球协会与我院签约成为“战略合作单位”,获姚基金“2023执行合作伙伴”称号。 此外,围绕体教融合改革与实践,形成相关教研项目十多项,发表研究论文四十多篇,出版教材多部。铜陵学院、巢湖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威海职业学院等百余所高校先后来我院进行学习交流,成果在多所学校推广运用并取得良好成效,在省内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示范引领作用显著。 |
二、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一完成人 姓 名 | 马纯 | 性别 | 男 | |
政治面貌 | 中共党员 | 民族 | 汉族 | |
出生年月 | 1964年 11 月 | 工龄/教龄 | 36 | |
工作单位 |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 现任职务 | 体育健康学院院长 | |
最后学历 | 研究生 | 职称 | 教授 | |
现从事工作及 专业领域 | 体育 | 联系电话 | 0551-64689007; 13965119111 | |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2010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2011年,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2年,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 |||
主 要 贡 献 | 1.担任安徽省篮球协会副主席、安徽省学校体育协会秘书长,参与安徽省教育厅和体育局相关运动项目的组织工作; 2.担任安徽省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参与教育厅相关体育工作文件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3.作为学院学科带头人,积极开展体育教学改革,推进体教融合改革、学校体育俱乐部改革工作等; 4.承担学校各类大赛的组织与运营工作; 5.历年来,作为各代表队领队,参与队伍的管理、指导和组织工作; 6.组建成立体育健康学院,统筹学院教学、管理多项工作,主持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本 人 签 名: 2023年11月6日 |
完成人情况
第(二)完成人 姓 名 | 袁春雨 | 性别 | 男 | |
政治面貌 | 党员 | 民族 | 汉 | |
出生年月 | 1972年9月 | 工龄/教龄 | 27 | |
工作单位 |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 现任职务 | 教务处处长 | |
最后学历 | 硕士研究生 | 职称 | 教授 | |
现从事工作及 专业领域 | 教学管理,信息管理 | 联系电话 | 13956087858 | |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2023年全国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22年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2020年安徽省线上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 | |||
主 要 贡 献 | 1.牵头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能力大赛(含体育类)的举办和选拔,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2.牵头体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审核修订,明确体育类人才的培养目标; 3.总体负责全校体育类课程与其他类课程的教学融合,推进学生五育并举; 4.参与体育教学的相关调研,并参与本成果的宣传推广,在相关会议上向其他学校介绍本成果的模式; 5.主持参与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重大项目和教育厅委托项目若干。 本 人 签 名: 2023年 11 月 6 日 |
完成人情况
第(三)完成人 姓 名 | 张婷 | 性别 | 女 | |
政治面貌 | 中共党员 | 民族 | 汉 | |
出生年月 | 1989年6月 | 工龄/教龄 | 9 | |
工作单位 |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 现任职务 | 办公室副主任 | |
最后学历 | 硕士研究生 | 职称 | 讲师 | |
现从事工作及 专业领域 | 行政管理 | 联系电话 | 16056992566 | |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1.2019年8月指导学生获得“昆山花桥杯”第十三届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三等奖; 2.2020年10月指导学生获得第六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铜奖; 3.2020年7月指导学生获得安徽省第七届工业设计大赛“杨府锦杯”食品创新设计专赛项二等奖; 4.2020安徽省“三全育人”优秀专职辅导员岗位津贴。 | |||
主 要 贡 献 |
本 人 签 名: 2023年 11月 6日 |
完成人情况
第(四)完成人 姓 名 | 张在腾 | 性别 | 男 | |
政治面貌 | 中共党员 | 民族 | 汉 | |
出生年月 | 1971.9 | 工龄/教龄 | 28 | |
工作单位 |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健康学院 | 现任职务 | 党总支书记 | |
最后学历 | 本科/硕士 | 职称 | 讲师 | |
现从事工作及 专业领域 | 体育健康学院党总支工作 | 联系电话 | 13655559909 | |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1.第二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优秀个人; 2.安徽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优秀教育工作者; 3.安徽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年度考核优秀; 4.安徽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年度考核优秀。 | |||
主 要 贡 献 | 1.主持体育健康学院党总支工作; 2.先后组织策划2023年安徽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系列比赛; 3.参与体育健康学院2023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等; 4.担任安徽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网球队领队; 5.安徽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田径队领队; 6.2023年全国啦啦操(合肥站)比赛副秘书长; 7.2023年合肥新站区足球、篮球比赛安徽职业技术学院领队; 8.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教工排球队(气排球)队长。 本 人 签 名: 2023年 11 月 6 日 |
完成人情况
第(五)完成人 姓 名 | 金涛 | 性别 | 男 | |
政治面貌 | 中共党员 | 民族 | 汉 | |
出生年月 | 1977.7 | 工龄/教龄 | 22年 | |
工作单位 | 安徽师范大学 | 现任职务 | 党委副书记、院长 |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职称 | 教授 | |
现从事工作及 专业领域 | 行政及体育教学 | 联系电话 | 0553-5910705 | |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1.2019-2020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奖:三等奖,独立完成人 2.2019年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立德树人背景下运动训练专业“以赛促教、赛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3.2017年安徽省教学成果奖:高师院校体育专业“以赛促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 |||
主 要 贡 献 | 1.担任安徽省学校体育协会副秘书长,参与安徽省教育厅和体育局相关运动项目的组织推广工作; 2.担任安徽省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参与教育厅相关体育工作文件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3.作为学院带头人,与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探索体教融合改革,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体育竞赛、体育俱乐部改革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交流; 4.深入开展体教融合相关科学研究,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多篇,为推进提交融合提供坚实理论支撑等。 本 人 签 名: 2023年 11月7日 |
完成人情况
第(六)完成人 姓 名 | 陆文生 | 性别 | 男 | |
政治面貌 | 中共党员 | 民族 | 汉 | |
出生年月 | 196809 | 工龄/教龄 | 31 | |
工作单位 |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 现任职务 | 体育健康学院副院长 | |
最后学历 | 研究生 | 职称 | 副教授 | |
现从事工作及 专业领域 | 行政及体育教学 | 联系电话 | 13856041132 | |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1.2010年11月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2.2019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工作第三批“一校一品”示范基地。 3.2014年安徽省第十三届运动会高校部篮球比赛男子乙组第一名。 4.2018年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高校部篮球比赛女子乙组一等奖。 5.2023年安徽省第十五届运动会高校部篮球比赛女子乙组第三名(二等奖)。 | |||
主 要 贡 献 | 2023年第21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在我院进行,本人作为赛事总管助理协助相关部门,圆满完成此次比赛。2021年安徽省学生体育联赛田径比赛由我院承办,作为副总裁判长和技术主管协调各部门圆满完成各项赛事。认真修订公共体育课人才培养方案及体育健康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进学校俱乐部教学改革;学校每学年举办篮球、排球、健美操、田径运动会、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比赛,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促进传统优势项目(田径、排球、篮球、武术、跆拳道)在全国及安徽省体育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本 人 签 名: 2023年 11 月 7 日 |
完成人情况
第(七)完成人 姓 名 | 杨阳 | 性别 | 女 | |
政治面貌 | 中共党员 | 民族 | 汉族 | |
出生年月 | 1989年2月 | 工龄/教龄 | 9 | |
工作单位 |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 现任职务 | 党总支组织员 | |
最后学历 | 硕士研究生 | 职称 | 副教授 | |
现从事工作及 专业领域 | 行政;教育学专业 | 联系电话 | 159569433298 | |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2020年,安徽省“线上教学新秀”; 2020年,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2021年,安徽省优秀期刊工作者。 | |||
主 要 贡 献 | 1.参与体育健康学院党总支工作、相关教育教学工作;参与学院重要体育赛事的服务保障工作。 2.参与体育健康学院2023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3.担任运动健康指导专业两个班级的课程教学工作。 4.致力教育教学研究,主持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十多项,在《蚌埠学院学报》《淮海工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共计14篇。 5.系统开展学院教育教学成果材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 本 人 签 名: 2023年 11月 6 日 |
完成人情况
第(八)完成人 姓 名 | 庞永胜 | 性别 | 男 | |
政治面貌 | 中共党员 | 民族 | 汉 | |
出生年月 | 1968.11 | 工龄/教龄 | 29年 | |
工作单位 |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健康学院 | 现任职务 | 体育健康学院军事体育教研室主任 | |
最后学历 | 大学本科 | 职称 | 讲师 | |
现从事工作及 专业领域 | 专职教师 体育教育 | 联系电话 | 13966755537 | |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1.2011年,安徽省大学生篮球联赛暨CUBA安徽选拔赛男子乙组第一名,并荣获优秀教练员称号; 2.2014年带领男子篮球队参加安徽省十三届运动会高校部篮球赛荣获第一名,并荣获优秀教练员称号; 3.2018年带领男子篮球队参加安徽省十四届运动会高校部篮球赛荣获二等奖; 4.2018年带领女子篮球队参加安徽省十四届运动会高校部篮球赛荣获一等奖; 5.2020年带领男子篮球队参加安徽省大学生篮球联赛荣获男子乙组三等奖(第三名); 6.2023年带领男子篮球队参加安徽省十五届运动会高校部篮球赛荣获男子乙组三等奖(第五名)。 | |||
主 要 贡 献 | 1.作为军事体育教研室主任,完成每年的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和及格率逐年提高。 2.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比赛裁判工作。带队参加各类比赛,成绩突出。 3.参与运动健康指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为学院人才培养出谋划策。 4.注重科研工作,在《安徽体育科技》《拳击与格斗》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 本 人 签 名: 2023年11月6日 |
五、附件
1.《以德为先,以体增智,以赛赋能: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体教融合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成果总结报告
2.《以德为先,以体增智,以赛赋能: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体教融合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成果佐证材料
3.展示网页链接https://www.uta.edu.cn/jxcgj/。
展示材料包含:曾获荣誉、比赛获奖、媒体报道、教科研成果、社会服务、成果推荐书、成果总结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