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机电工程学院与安徽建筑大学开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专升本学生的联合培养工作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业代码:460306)
一、专业介绍与培养目标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主要研究的是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它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以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为主要工具,面向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各行业、各部门的自动化。
本专业培养掌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技能,从事工业电气控制设备及系统安装、设计、调试、维护及技术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专业现有基础与发展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广。安徽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历经16年,是学院最早开设并具备实力及影响力的高职专业。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从1999年开始招收高职学生,2005年被评为院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8年高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批准为第一批省级特色专业。2014年批准为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品牌专业。2021年与安徽建筑大学专升本联合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近年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一直致力于专业的特色建设和课程改革。构建了能力递进、学训交替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团队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比例62.5%,双师型教师比例71.87%,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比例75%。拥有功能齐全的校内实训室24个,‘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训室11个。
实训基地-校内
序号 | 实训室名称 | 主要实训项目 | 设备总数/套 | 建筑面积/m2 | 实训工位 |
1 | 电工基础实验室 | 1、基本电工仪表使用; 2、电路基本原理。 | 50 | 100 | 50 |
2 | 电子技术实验室 | 1、电子技术基本技能训练; 2、单元电路分析与调试; 3、电子仪器使用 。 | 50 | 100 | 50 |
3 | 虚拟仪器测量实训室 | 1、虚拟仪器测量电路信号; 2、电路信号测量实验项目。 | 40 | 150 | 40 |
4 | 内线安装实训室 | 1、照明电路安装; 2、电度表安装。 | 50 | 200 | 50 |
5 | 可编程控制器 (PLC)实训室 | 1、PLC基本技能训练; 2、PLC技术项目化实训。 | 50 | 250 | 50 |
6 | 生产线自动化实训室 | 1、自动线安装; 2、控制器编程。 | 10 | 150 | 40 |
7 | 生产过程控制实训室 | 1、温度控制; 2、流量控制。 | 50 | 150 | 50 |
8 | 电气控制实训室 | 1、常用电气控制线路的接线与安装。 | 150 | 300 | 150 |
9 | 传感器与 检测技术实训室 | 1、常用传感器性能测试。 | 25 | 100 | 50 |
10 | 维修电工实训室 | 1、电机拆装; 2、控制电路安装与接线。 | 100 | 150 | 100 |
11 | 高级维修电工实训室 | 1、直流调速变频调速; 2、PLC编程。 | 28 | 150 | 56 |
12 | 电子装配实训室 | 1、电子线路组装。 | 100 | 200 | 100 |
13 | 单片机实训室 | 1、单片机技术项目化仿真实训; 2、单片机开发专项能力训练。 | 50 | 100 | 50 |
14 | 运动控制实训室 | 1、触摸屏编程; 2、伺服电机控制。 | 25 | 150 | 50 |
实训基地-校外
序号 | 基地名称 | 主要功能 | 企业可提供的实习岗位 | 可接收学 生人数/次 |
1 | 京东方光电公司 | 跟岗实习 | 电子设备装配 | 60 |
2 | 国轩高科 | 顶岗实习 | 电气维护 | 60 |
3 | 海螺集团 | 顶岗实习 | 电气维护 | 60 |
4 | 海尔集团 | 顶岗实习 | 自动线操作与维护 | 60 |
5 | 格力电器 | 顶岗实习 | 电气维护 | 60 |
6 | 江淮集团 | 顶岗实习 | 自动线操作与维护 | 60 |
7 | 惠而浦 | 顶岗实习 | 电气维护 | 60 |
2016-2018年专业教师连续三年指导学生获得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铜奖;指导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5项;2018年、2020年指导学生获得“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5项;指导学生获2017年、2019年教育部、工信部举办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2项;指导学生参加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获得一等奖13项。
三、专业特色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主要采用“学训交替+顶岗实习”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强调“理实融合、学训交替、能力递进”,主要专业核心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形式。新形势下积极探索融合“现代学徒制”的适应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行业企业需求的,“产、学、研、用、创”贯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本专业采用学分制体系,除专业课程外还提供素养与素质提升、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学生可结合个人职业规划、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在一定范围内结合兴趣选修专业类、素质与通识类课程,促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的锻炼与养成。本专业也提供多样化的社会服务功能,涉及企业技术培训、岗位培训及中高职院校师资培训,拥有国家级高职师资培训基地,重点培养适应技术进步的中高职骨干教师及专业带头人。
四、主干课程
电气自动化化技术专业主干课程有电工基础、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电机拖动及控制技术、PLC应用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嵌入式技术、调速技术、供配电技术、自动生产线控制技术、过程控制技术、组态技术等。教学团队正在开发工业控制网络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方面的新课程。
五、就业面向与职业发展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广。本专业动态跟踪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及人才需求变化,本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持续完善人才培养过程,平均就业率居高职工科类专业前列,我院该专业近5年来一次就业率平均为97%。最终就业率为100%。
主流就业行业/产业为:自动化设备制造、自动化系统集成、新能源、机电产品与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供配电等,岗位类别多样,主要就业岗位涵盖电气设备操作与技术保障、电气设备的制造、生产管理与营销等多个方面。职业拓展可优先考虑电气设备维修、自动化系统集成、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生产管理、电气设备销售与技术服务等岗(职)位工作。选择专业深造时可覆盖工业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电气工程、生产过程自动化、楼宇智能化及管理等领域专业。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专业代码:460305)
一、专业介绍与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的基础知识、编程与操作、系统集成、调试与维护等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安徽省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的自动控制工程技术人员、电工电器工程技术人员、设备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运行维护、自动化控制系统安装调试、销售及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专业现有基础与发展
工业机器人技术是将机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并综合应用到实际中的系统化的交叉技术。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关联度高,代表了智能制造的发展方向。
目前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配置的教学团队的成员基本都来自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教学团队,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讲师2人,来自企业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实验师1人,实验师2人;博士1人,硕士学位14人。全部为双师型教师。专业指导委员会由本校专家、外校专家和企业专家构成。
在建设过程中,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引擎,推动专业建设。在省赛、国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通过示范专业、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国家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所需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基本建成。目前用于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实验实训室共5个。
实训基地-校内
序号 | 实训室名称 | 主要实训项目 | 设备总数(套) | 建筑面积(m2) | 实训工位 | 利用率(%) |
1 | 工业机器人认知实训室 | 工业机器人结构认知,工业机器人零部件认知等 | 2 | 100 | 20 | 100 |
2 |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基础实训室 | 工业机器人的基本认识、示教编程、基本轨迹编程涂胶、焊接、装配、搬运、上下料等。 | 10 | 400 | 40 | 100 |
3 | 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实训室 | 仿真软件的使用、工作站的构建、轨迹编程、SMART组件等。 | 50 | 150 | 50 | 100 |
4 | 工业机器人综合应用实训室 | 执行单元、仓储单元、打磨单元、数控加工单元、检测单元、分拣单元的集成 | 5 | 400 | 50 | 100 |
5 | 工业机器人1+X考核培训中心 | 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工业机器人操作运维1+X证书考核 | 8 | 320 | 40 | 100 |
实训基地-校外
序号 | 基地名称 | 主要功能 | 企业可提供的实习岗位 | 可接收学生人数/次 |
1 | 哈工海渡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 机器人实习 | 机器人编程、调试、设备组装 | 50 |
2 | 京东方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 认识实习 | 机电设备维护、检修 | 50 |
3 | 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机器人实习 | 机器人编程、调试、设备组装 | 50 |
三、专业特色
工业机器人技术 专业主要采用“学训交替+顶岗实习”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强调“理实融合、学训交替、能力递进”,主要专业核心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形式。新形势下积极探索融合“现代学徒制”的适应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行业企业需求的、教产研用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本专业采用学分制体系,除专业课程外还提供素养与素质提升、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学生可结合个人职业规划、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在一定范围内结合兴趣选修专业类、素质与通识类课程,促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的锻炼与养成。本专业也提供多样化的社会服务功能,涉及企业技术培训、岗位培训及中高职院校师资培训,拥有国家级高职师资培训基地,重点培养适应技术进步的中高职骨干教师及专业带头人。
四、主干课程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主干课程涉及电气工程制图与CAD、电机与电气控制、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应用、液压与气动技术、、运动控制技术、工控组态与现场总线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工业机器人编程技术、自动线安装与维护、工业机器人系统维护、工业机器人应用建模与虚拟仿真、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等。课程实施过程中,针对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造等基础课程强化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掌握与训练;主干核心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强化训练课程所涉及的专项能力与综合能力训练,并将必要的素质训练融入其中。随着专业建设的持续深入,配合新的建设项目及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进程,教学团队将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新课程。
五、就业面向与职业发展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就业岗位起点高。就业主要面向工业机器人制造、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系统集成、以及应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业。涉及各行各业,主要有、汽车制造、机械加工、3C、食品、冶金、化工等。主要从事自动化成套装备中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现场编程、调试维护、人机界面编程、系统集成等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以及工业机器人销售和售后服务工作。通过岗位实践锻炼,可成为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维护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系统集成开发工程师以及项目经理。如果选择专业深造,可覆盖机械、机电、自动化等领域专业。同时与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合肥三利谱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欣奕华智能机器有限公司、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合肥雄鹰自动化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专业代码:460301)
一、专业介绍与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人才需求具有一定科学文化水平、良好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从事机电设备、自动生产线运维、工业机器人应用及机电专业领域销售与技术服务工作,具备从事制造业及区域相关主干行业生产、技术、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专业现有基础与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广。安徽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历经20年,是学院最早开设并具备实力及影响力的高职专业,也是省内同层次教育中单专业规模同比最大的专业之一。
本专业拥有多个实训室,总工位约700个,主要包括:维修电工、电子装配、电气控制、机电控制仿真、传感器与自动检测、可编程控制器、MPS自动生产线、故障诊断与维修、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工业机器人基础及综合应用实训室、运动控制实训室、虚拟仪器实训室…等,配套有钳工实训室、机加工车间;并建立多个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专业群建设有多个人才培养提升项目,与区域知名、骨干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如:京东方(BOE)、ABB、汇川、国轩高科、华航唯实等,建设有国家级高职技能实训基地、校企共建技术应用工程师认证中心、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应用人才培养中心与应用创新中心等,进一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综合素质。
三、专业特色
本专业密切跟踪长三角区域行业企业对机电人才需求,执行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体现“校企结合、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体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学训交替”,专业实训条件形成规模并持续进行产业发展需求的装备与技术应用实训基地及校企合作项目建设。
四、主干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电气工程制图与CAD、电工基础、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钳工实习 、电子装配实训、电工实训与考证、机加工实训。
(2)专业核心课程: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伺服控制技术、自动线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编程技术、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3)专业拓展课程: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技术、工业机器人1+X证书考证实训、工控组态与现场总线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
五、就业面向与职业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主要面向“中国制造2025”背景行业,适应范围广,就业率居高职工科类专业前列,岗位涵盖机电与自动化系统设计、改造、装调与维护、产品销售、项目执行及相关技术服务与管理层面。
职业拓展可考虑机械/机电设备工程师、机电技术应用、产品与质量工程师、生产管理、机电设备销售与技术服务等岗位工作。
可参加安徽省专升本统一考试,可选择机械电子、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器人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子信息、管理类专业深造。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专业代码:610102)
一 、专业介绍与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操守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扎实的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基础知识及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业能力;掌握智能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信息采集与控制和智能电子产品(系统)应用、具有电子信息类产品初步开发、生产、管理、测试、维护、销售、技术服务能力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专业现有基础与发展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是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广。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是学院最早开设并具备实力及影响力的高职专业,是安徽省高职高专特色专业,也是省内同层次教育中单专业规模同比最大的专业之一。
本专业共有33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其中基础实验室8个,课程实训室9个,专项实训室12个,大赛实训室4个。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引擎,推动专业建设。在省赛、国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三、专业特色
1、教学改革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几年来一直坚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结合市场需求与技术发展两个因素,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多数专业课程都采取了“教学做一体”模式和“校企合作”模式展开教学。根据学生个人意愿和自身能力对学生进行量身定制未来职场方向,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和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灵活设置课程教学内容。课堂非传统意义上的教室,而是在实训室、实习基地进行。教学过程充满了人性化,师生共同参与,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第二课堂与技能竞赛
学院为一些想学习、有能力的同学提供了很多成才之路,如第二课堂通过专业老师和成功的学长进行业余指导,使他们获得了专业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的训练。同时选拔一些学生参加种类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
四、主干课程
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融合“现代学徒制”的适应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行业企业需求的、教产研用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更好地将企业实习与课堂学习有机融合,构建了 “学院课程”+“企业课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课程体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开设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数字电视技术、电子CAD技术、电子产品检测与维修、智能电器技术、EDA技术、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嵌入式技术等专业课程。
五、就业面向与职业发展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广。本专业动态跟踪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及人才需求变化,本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持续完善人才培养过程,平均就业率居高职工科类专业前列,主流就业行业/产业为:电子产品生产制造、电子材料和元器件、网络及通信、信息家电、汽车电子、机电与自动化设备制造、平板显示、信息技术服务、新能源、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岗位类别多样,涵盖了产品开发、生产管理、设备维护、电子工艺与质量管理、技术支持、工程施工、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专业代码:460205)
一、专业介绍与培养目标
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主要针对制冷及暖通空调行业的人才需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和较强的专业技能,能从事冷库和中央空调系统的一般设计、运行管理、安装与维护,电冰箱与空调器的制造、安装、维修和保养,供热系统的一般设计、运行管理、安装与维护,以及汽车空调和冷冻冷藏交通工具的制冷系统的安装与维护等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现有基础与发展
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有深厚的办学历史,多次成为改革示范专业。
序号 | 年份 | 专业建设成果 | 授予部门 |
1 | 2014年 | 中国制冷维修行业良好操作(区域级)培训中心 | 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 |
2 | 2014年 | 职业教育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参建单位 | 国家教育部 |
3 | 2015年 | 安徽省质量工程制冷与冷藏技术特色专业 | 安徽省教育厅 |
4 | 2016年 |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省级教学资源库建设 | 安徽省教育厅 |
5 | 2017年 | 教育部制冷与空调技术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 国家教育部 |
6 | 2018年 | 中国制冷维修行业良好操作(区域级)培训中心 |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 |
7 | 2021年 | 安徽省质量工程提质培优专项制冷与空调技术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 | 安徽省教育厅 |
为了顺利完成本专业理论教学所配套的各类实验及实践教学环节,已建成功能齐全、设备完善的实验实训室(中心)17个,能够满足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
序号 | 实践教学基地名称 | 功 能 |
1 | 制冷技术实训室 | 电冰箱与空调器拆装、控制系统调试实训 |
2 | 制冷维修规范操作培训中心 | 制冷装置维修过程规范操作实训 |
3 | 制冷基本技能实训室 | 冷库、中央空调、采暖通风基本技能实训 |
4 | 单片机实训室 | 制冷系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实验 |
5 | PLC实训室 | 制冷系统PLC控制教学、实验 |
6 | 内外线实训室 | 工厂供电实训、维修电工实训 |
7 | 模拟电路实验室 | 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实验 |
8 | 数字电路实验室 |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实验 |
9 | 电路基础实验室 | 电路实验、电气测量常用仪器仪表实训 |
10 | 维修电工实训室 | 制冷压缩机电机拖动及控制实验、维修电工实训及考证 |
11 | 电子装配实训室 | 电子技术综合实训 |
12 | 电机拆装实训室 | 制冷压缩机电机拖动及控制实验、电机拆装与维修实训 |
13 | CAD机房 | 制冷Auto CAD教学 |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引擎,推动专业建设。在省赛、国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三、专业特色
(1)实训条件:制冷实训室拥有电冰箱与空调器拆装实训台,该实训室也被教育部评为“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2)培训中心:本专业2014年7月成功申报并获得批准成为国家环境保护部第一批“中国制冷维修行业良好操作维修区域培训中心”;
(3)对外合作:本专业2014年4月成为国家教育部“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主要参与单位;
(4)校企合作:本专业长期与格力、海尔、美的等冰箱空调生产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出一大批高技能人才。
四、主要课程
1.专业课程:空气调节技术、制冷工艺设计、供热与给排水、制冷装置自动控制、制冷与空调工程概预算与招投标、电冰箱与空调器等;
2.辅助课程:AUTOCAD、电气控制与PLC、单片机控制技术等;
3.实践环节:中国制冷维修行业良好操作培训、制冷设备维修工实训、维修电工实训、钳工和机加工实训等。
五、就业面向与职业发展
1.就业面向
(1)冷库和中央空调系统的一般设计、运行管理、安装与维护;
(2)电冰箱与空调器的制造、安装、维修和保养;
(3)供热系统的一般设计、运行管理、安装与维护
(4)汽车空调和冷冻冷藏交通工具的制冷系统的安装与维护等。
2.职业考证
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发的中国制冷维修行业良好操作维修资格证书;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制冷设备维修工中级证书、维修电工中级证书、制图员中级证书。
访问量: 个
Copyright © 2004-2017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230011
地址: 合肥市文忠路职教基地 电话:0551-64689114 64391320 E-mail:ahzyzsb@ut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