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安职要闻
  • 2024-10-11
    10月10日,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副主任张韬及2024年度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家级培训项目专家组一行来我院开展2024年度国培视导工作。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智清,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负责人、智能制造学院负责人接待了专家组一行。本次视导工作共有专题汇报、查阅资料、座谈交流、实地考察、推门听课和学员访谈等环节,旨在了解各承训基地培训任务的落实情况,调研国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典型经验、主要成效、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在专题汇报环节,张智清代表学院首先代表学院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院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学校自获批国培计划项目以来,一直精心筹备、认真实施,对此次视导工作也是高度重视,认真梳理各培训工作环节,客观呈现过程材料,也恳请专家组提出宝贵的指导意见。随后袁晓玲代表国培项目组就本次国培的实施情况向高师中心领导和专家组做了专题汇报,专家组组长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处长胡成科代表专家组对我院国培工作的经验和做法表示了肯定和赞赏。张韬代表高师中心肯定了我院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中的主要成果,希望我院
  • 2024-10-10
    为深入推进合肥市化工安全培训基地建设,10月9日,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盛鹏,党委委员、副院长杨林国及环境与生命健康学院相关同志赴合肥市应急管理局商讨化工安全基地建设事宜。合肥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葛世新,党委委员、副局长车学清及相关处室负责人热情接待了盛鹏一行。会上,杨林国通报了化工安全基地一期、二期建设情况及三期建设进展;环境与生命健康学院负责同志传达了化工安全基地建设存在的困境。车学清充分肯定了我院在化工安全基地建设取得的成果,表示应急局会竭尽全力配合学院共建化工安全培训基地,应急局相关处室负责人对学院提出的建设困境一一进行了回应。葛世新阐述了化工安全基地建设的背景和重要性,希望培训基地能顺利验收,落实安全技能培训,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盛鹏对合肥市应急局在化工安全培训基地的建设给予的支持和关心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并表示学院会在化工安全基地的建设提供组织保障、提升管理层次,助力安全基地能如期完成验收,持续推进政、校、企紧密合作,将产教融合做深做实。(图文/徐文斌)初审:张晓晴 预审:刘磊 审核:郝建文
  • 2024-10-10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季节,为庆祝祖国75周年华诞和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成立70周年,中专部举办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师生欢庆国庆系列活动。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宣岩松出席活动、中专部负责人及相关职能部门师生代表20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一 “绳”采飞扬,“毽”舞青春】为丰富校园生活,积极践行“不爱网游爱操场”的学风理念,让学生们在运动中锻造勤朴勇毅的优良品质,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10月2日,中专部东南校区131名中职民族学生在操场举行跳绳、踢毽子比赛。赛场上,同学们活力四射的身影、欢快的加油声以及那精彩纷呈、上下翻飞的跳绳比赛犹如一抹绚丽的霞光,为国庆假期的校园生活增添了一道格外亮丽的色彩,共同交织成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让原本就洋溢着节日氛围的校园更加熠熠生辉。踢毽子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体育活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国庆期间开展踢毽子活动,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学生们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校园的活力与魅力,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生活,增强了同学们的体育素养和健康意识。【活动二 校园美览胜,
  • 2024-10-10
    本网讯(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引导学生在课程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10月9日下午,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第三届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在图文信息中心三楼报告厅举行。大赛特邀安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董玉节、安徽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孔铎、合肥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德才、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莹、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宣岩松担任比赛评委,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婷出席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师生及各二级学院学生代表现场观摩比赛。此次比赛经过初赛评审,共有10支团队进入决赛。决赛中,参赛队伍抓住重要时间节点,结合党的创新理论重大主题、时事热点及自身专业特点,进行了丰富多彩的讲授展示,充分彰显了安职学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精神风貌。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赛后,董玉节作现场点评。他表示,这是安职思政课教学成果的汇报课,更是安职学子风采的展示课。他从“有一种震撼叫完美,有一种力量叫精神,有一种感动
  • 2024-10-09
    心怀热血赴桑梓,青鸟展翼向未来。近日,学院收到来自共青团叶集区三元镇委员会发来的感谢信,信中对智能制造学院2023级机制1班王浩同学在学校组织的2024年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工作表现表示肯定与赞扬,同时对我校人才培养工作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信中提到,在2024暑期,王浩同学积极参加三元镇团委组织的各项活动,积极配合开展主题宣讲、志愿服务、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充分发挥了青年的主观能动性。他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赢利了居民和领导的赞誉和肯定,他的付出,让家乡人深深感受到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高尚品质和良好素养。知责于心,履践致远。王浩同学始终将服务和奉献作为自己的人生底色。在校期间,他担任团支部书记,服务老师与学生,在学习上,他认真刻苦,态度端正,成绩名列前茅,多次获得了“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感谢信是对我校学子在基层实践中奉献智慧与力量的肯定,也是对他们挥洒汗水、激扬青春、彰显责任与担当的见证。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对青年最有效的磨砺。一直以来,智能制造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鼓励引导青年学子深入基层、服务社会,以实
  • 2024-10-08
    (办公室)10月8日,学院召开2024年第7次重点工作调度会。院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会议,各部门负责人、各二级学院党政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书记李方泽主持。会上,党委副书记、院长盛鹏从五个方面对学院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作了全面部署:一是慎终如始,确保职教本科创建各项重点任务顺利完成;二是不遗余力,全力做好新“双高”申报准备工作;三是增强工作前瞻性,切实加强内部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四是团结协作,扎实推进7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五是以人为本,及时完成职称转评及职称评审工作。李方泽指出,今年对安职人而言,是值得铭记的一年。学院职教本科创建有效推进,三校合并平稳顺利完成,校园文化建设深入人心,各类大赛摘金夺银,取得了一系列亮眼的成绩。他就做好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强调了三点意见:一是提升政治站位,加强理论学习,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即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要全面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不断提升办好职业技术大学的信心;要学习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激发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二是认清当前形势,以改革为抓手,推动学院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即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发
  • 2024-10-03
    (通讯员:学生处赛买提)为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激发广大学子爱国热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0月1日,学院在至高体育馆精心筹办“迎国庆 贺校庆 民族一家亲”师生联欢会。党委书记李方泽,教育部机关事务管理局党委委员、资产管理处处长周军出席活动,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师生代表600余人参加活动。随着主持人的开场,各种精彩节目轮番上演,生动地描绘了各民族学生团结一心,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场景。在歌曲环节,师生激情演唱《我爱你中国》《我的祖国》《如愿》等,以艺术的形式唱响“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主旋律,借这一首首脍炙人口的颂歌,寄托炎黄子孙的无限深情,表达华夏儿女对祖国的美好祝愿,弘扬爱党爱国的正能量。在舞蹈环节,同学们带来《新疆山水美》《麦西来甫》等节目,维吾尔族学生邀请现场师生共同登上舞台,手拉手、肩并肩,展现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用中华民族文化之美表达了对伟大祖国的由衷热爱和共创美好未来的坚定决心,共迎国庆祝福祖国。学院现有新疆籍学生800余名。近年来,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民族学生教育服务,各民族师生同心同向同行,砥砺奋进。此次联欢会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 2024-10-03
    10月1日上午,新疆教育厅驻安徽工作组组长方红军、主任王彤、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党委书记李方泽到东南校区看望慰问国庆假期留校新疆学生,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陪同。国庆假期东南校区共有182名新疆中职生,包括刚来我校学习的皮山职业技术学校的50名新疆学生。方红军处长与李方泽书记仔细询问了中专部假期新疆生学习生活和活动安排情况,同时,深入学生宿舍,与新疆学生和内派教师亲切交谈,关心他们在校园中的适应程度,送上节日的关怀与温暖。方红军提醒同学们要注意个人安全,遵守学校规定,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李方泽勉励大家要感恩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珍惜光阴,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和学校的丰富资源,积极向上、奋力拼搏,在强国建设、民族团结贡献青春力量,同学们纷纷表示,虽然不能与家人共度国庆佳节,但在党和政府、学院领导、老师的关心关怀下,他们深刻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并表示要勤奋学习,将来建设祖国建设家乡,谈话中同学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新疆驻皖工作组和学院领导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进一步增强了学院民族学生的归属感和幸福感。相信在学院领导的关怀下,学生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奋斗,为地区的发展贡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