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部门动态
  • 2025-11-18
    晨起的每一步,都奔向一份暖心的奖励。当第一缕阳光洒向校园,安徽职业技术大学东园运动场上已回荡起铿锵有力的脚步声。近日,轨道交通学院“晨走伴我行”评比活动持续开展,在上月评选中表现优异的城运2522班荣获学院特别颁发的早餐兑换券奖励。这份暖意融融的奖励,不仅让“在校日行8000步,为国服务50年,健康快乐100岁”的体育健康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更是对“文明用餐在食堂”学风理念的生动践行。食堂里香气氤氲,同学们同桌共餐的场景,升华为一段充满成就与温情的校园记忆。持之以恒:以坚实步履锻造时代新人轨道交通学院在晨走评比中,着重考察各班级参与的持续性与整体精神风貌,引导学生将体育锻炼内化为终身受益的生活方式,争做“优雅生活者”。这一举措积极践行学校提出的“六个旗帜鲜明”理念,鼓励学生“早起早锻炼”,做“终身运动者”,炼就强健体魄。在持之以恒的晨走中,同学们不仅强健了体魄,更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磨练了意志、健全了心智,深刻体会到体育运动对开发潜能、塑造品格的重要作用,为成长为勇于担当、奋斗争先的一流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文明馨香:荣誉时刻尽显学子风范奖励的兑现,成为了另一道风景线。11月18日清晨,获得
  • 2025-11-25
    11月24日下午,轨道交通学院党政班子成员与师生代表赴南方测绘合肥分公司开展调研交流,旨在深化校企合作,探索低空智巡领域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协同路径。南方测绘合肥分公司总经理吴兆龙携核心业务团队接待。交流会上,吴兆龙首先聚焦企业业务布局,详细介绍了对接低空经济的具体举措,重点介绍了在低空智巡领域的技术储备与项目实践,包括无人机巡检系统、低空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等应用案例。同时,还展示了企业在数字孪生领域的技术能力。轨道交通学院党总支负责人杨哲介绍了学院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目标及发展方向。他表示,低空智巡等是轨道交通智慧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产业学院筹建则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关键载体,希望依托南方测绘的行业资源与技术实力,在课程内容更新、企业导师引进等方面开展合作,培养适配低空产业、数字孪生领域的复合型人才。随后,双方就产业学院建设、项目合作等议题交换意见,达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的合作意向。此次调研为双方搭建了高效沟通平台,明确了合作重点与推进路径。下一步,双方将加快推进相关工作,聚焦低空产业,深化产教融合,为轨道交通行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专业人才。(文图/章如芹)
  • 2025-11-24
    11月24日清晨,以“文明其精神 野蛮其体魄”为主题的升国旗仪式在学校风华广场顺利举办。本期活动由校团委主办,汽车工程学院承办,来自各学院50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伴着冬日清晨的第一缕暖阳,在校国旗护卫队的守护下,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在安职大校园的上空冉冉升起。随后,汽服2421班张瑜进行国旗下的演讲,她分享了自己对体育运动的理解和感悟,表示运动是一种能够点亮青春的生命状态,是塑造坚韧品格的熔炉,是治愈心灵的良药,是构建社交、融入集体的桥梁,并同学们一起共勉,把握践行体育“强健体魄、磨炼意志、开发潜能、健全心智”的内涵。星火朗诵协会带来了诗歌朗诵《起航》,“持久的热情奏响命运的乐章,伴随我走出人生的低谷,让青春永远地飞扬…”激励青年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坚定信心,敢于挑战困难、超越自我。上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圆满落下帷幕。习近平总书记出席运动会开幕式,并一直高度关心和重视体育事业,强调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安徽职业技术大学也始终将体育健康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倡导师生在校日行八千步、为国服务五十年、健康快乐一百岁,争做“终身运动者、智慧行动者、优雅生活者、勇于
  • 2025-11-24
    11月22日,安徽职业技术大学第1届足球联赛正式拉开帷幕。本次赛事由体育健康学院倾力主办,作为学校丰富校园体育生态、充实学生课余生活、强化学生身体素质的关键举措,吸引了各二级学院积极踊跃报名参赛,规模堪称校园体育赛事中的一大盛事。上午8:30,裁判员一声清脆哨响划破赛场宁静,揭幕战——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队对阵轨道交通学院队的较量正式打响。比赛一开始,双方队员便迅速进入竞技状态,攻防转换节奏紧凑,你来我往间尽显默契配合与战术交锋。场上对抗激烈焦灼,精彩瞬间接连上演,射门、防守、传球等动作一气呵成,赢得场下观众阵阵喝彩。经过一番酣战,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队凭借出色发挥以4:1的比分斩获揭幕战胜利,为联赛后续赛事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据悉,后续各场比赛将严格按照竞赛日程,在学校体育场有序开展。本次赛事的举办,将进一步推动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向纵深发展,助力学生团队协作意识与拼搏进取精神的培养,为校园体育健康文化建设注入鲜活动力。各参赛队伍也将在绿茵场上充分释放青春活力,展现专业竞技风采,为全校师生带来更多热血沸腾的精彩对决。(图文/訾峻玲)一审:谭美晴 二审:高立克 三审:张在腾
  • 2025-11-24
    为深化理论学习效果,筑牢安全思想防线,11月23日,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举办了日新书院第四十期日新读书会。本次活动以“学思想、践初心、守安全”为主题,创新性地将理论武装与安全警示教育有机结合,为参与同学带来了既具思想深度又富有实践意义的学习体验。日新党建工作站副站长乔文杰详细介绍了活动流程及目标,强调本次读书会不仅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关于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理论精髓,还着重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引导同学们将思想感悟转化为实际行动,将安全意识融入日常生活。在理论学习环节,陈亮和梁沈欣同学作为代表分享了心得体会:陈亮结合“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等论述,探讨了青年如何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锤炼自身本领;梁沈欣则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理念,强调青年应树立“安全无小事”的责任意识,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人民福祉紧密相连,引发了现场的热烈共鸣。为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活动组织全体成员集中观看火灾安全警示教育片。通过河南“6・25”、四川自贡“7・17”、江苏南京“2・23”等典型事故的真实画面,深入剖析火灾成因及其惨痛教训。特别是四川自贡“7・17”违规动火作
  • 2025-11-24
    为搭建高效畅通的师生沟通桥梁,精准回应学生在学业发展、校园生活等方面的现实需求,持续优化学院教育教学质量与后勤服务保障水平,11月21日下午,能源动力与安全学院在至发楼306会议室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学院党总支书记郝进平、党总支副书记姜若兰、全体专职辅导员以及来自各班级的33名学生代表齐聚一堂,共话成长发展。座谈会上,学生代表们本着客观务实、积极建言的态度,结合自身及班级同学的普遍感受和体会,围绕课堂教学、宿舍生活、职业规划、第二课堂活动等多个方面畅所欲言,充分展现了学生们对学院建设的高度关注和强烈责任感。与会领导与老师们认真聆听了每一位学生代表的发言,并进行了详细记录。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部分能够即时回应和解答的问题,现场老师当场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释和说明,明确了相关情况和后续安排。对于部分涉及学校多个部门、需要协调联动才能妥善解决的问题,学院将进行分类梳理并建立台账,后续将积极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对接,明确责任分工,全力推动问题的闭环解决,确保同学们反映的情况“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座谈会最后,郝进平作了总结讲话。他首先感谢各位学生代表能够坦诚地提出宝贵意见,体现了对学院工作的信
  • 2025-11-24
    为进一步提升后勤保障能力,解决校园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重难点问题,11月21日后勤管理处组织前往扬州大学进行调研交流学习。在扬州大学荷花池校区后勤保障处会议室,扬州大学后勤保障处处长郑云热情接待了调研组一行,郑云对调研组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他介绍了扬州大学的基本情况和后勤保障工作开展的相关情况。许兴旺对扬州大学后勤同仁的接待表示感谢,他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和本次调研主要目的。随后,双方围绕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学生食堂运营业态创新、智慧成本管控平台、学生公寓改造、物业目标管理、校园外卖治理、后勤文化育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会后,许兴旺一行先后实地参观了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津园、润园食堂和学生宿舍,全面了解其食堂的经营模式、管理方法和宿舍管理创新做法等。通过此次调研,不仅学习省外兄弟高校后勤工作的先进经验,为解决后勤保障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下一步,后勤管理处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真总结调研成果,进一步优化后勤服务工作流程和制度,努力提升保障服务质量,为师生提供更加优质、安心、便捷的服务。(文/丁琦 图/薛雯雯)
  • 2025-11-24
    为引导学生在志愿服务中锤炼品质,在艺术熏陶中提升素养,持续推进“学习型团组织”建设,将“美”与“善”融入劳动实践。11月23日,汽车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团总支联合组织师生赴合肥美术馆开展志愿服务。学生党支部书记朱昌焰、专职辅导员韩倪及20余名入党积极分子、团员代表共同参加。现场,志愿者抛下一个多小时路程的疲惫,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物资陈列,给来访者进行路线指引。期间,志愿者还与来馆参观的国际留学生友好交流,志愿者介绍中国传统艺术特色与内涵,留学生分享本国艺术风格与审美。既增进中外学生友谊,也让青年学子拓宽国际视野,明晰志愿服务既是奉献,也是跨文化学习、自我提升的平台。休息期间,同学们还主动走进各展厅欣赏画作、雕塑等。色彩碰撞、线条韵律与创意巧思交织的艺术世界,让大家直观感受艺术魅力。10个小时奔波和付出,让大家收获满满。坐在返校的地铁上,彼此鼓励用行动践行安职大校园文化理念,争做终身运动者,做智慧行动者,做优雅生活者,做勇于担当者。此次活动是“美育”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的一次有益尝试。通过引导学生在志愿服务中锤炼品格、在文化熏陶中提升素养,切实培养学生成长为兼具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