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部门动态
  • 2024-07-15
    为学习宣传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精神文明建设赋能乡村振兴,根据安徽省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长丰实践专项活动部署要求。7月8日至12日,安徽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青春下乡 文化下塘”下塘实践团深入长丰县下塘镇围绕学习宣传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民生福祉乡村社区治理升级、调研新能源相关产业建设、探寻非遗技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开展了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系列活动。现将本次调研通过四个部分总结汇报如下。筑新思想的高地团队通过专题调研、理论宣讲、主题交流等形式,深切感悟新时代的下塘社会经济文化的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7月8日,实践团通过专题调研座谈会了解到,下塘镇深刻认识到地方经济社会的持续向好发展是基于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下塘镇各方面各领域工作的开展落实。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管共享的城市治理格局,打造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4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依托“站所”积极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精神文明
  • 2024-07-15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努力成长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7月8日至7月12日,艺术与创意学院团总支与公共管理学院团总支在院团委的指导下共同组建“艺薪助农 五彩乡村”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共17名实践队员在指导老师邓睿、周安琪、贾佳、梁宇的带领下,赴长丰县水湖镇李杨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特色志愿“红” 为乡村振兴接续添光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团队成员在水湖镇李杨村书记郭同丰的带领下深入脱贫户和老党员家中进行走访慰问,为他们送去米和油等物资。了解他们心声,聆听他们的诉求。同时还行动不便的老人打扫卫生、整理房间,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关心、关爱,将爱心和温暖送到老人们的心里。尤其是来到抗美援朝老兵、老党员龚兆金的家中,一进门龚老和老伴就热情地向同学们讲述了自己当年入党的故事,回顾起为党和人民奋斗的光辉岁月,声音激昂,神采飞扬大家也听的入迷。同学们深切感到,没有广大老同志的长期英勇奋斗,就没有今天党和人民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实践团成员还通过手中的画笔,为志愿老兵留下了
  • 2024-07-15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争当实干家,不做“客里空”,智能制造学院团总支和现代服装学院团总支在院团委的指导下联合组建“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黄山实践队,于2024年7月8日至7月12日赴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及黟县开展实践调研活动。智能制造学院团总支书记左皓、指导老师彭琳琳、现代服装学院指导老师王少锋、孙婉莹4名教师及16名学生参与此次实践活动。赓续中华文脉,忆数非遗风采。为发挥实践团主动性,展现出新时代担当和作为,2024年7月8日下午,同学们来到黄山市休宁县,拜访了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黄山市竹刻非遗传承人王勇大师。实践团与王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他说道:“刻的是竹子上的人,观照的是自己。”他强调,非遗文化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创新的源泉,鼓励年轻人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创新中来。实践团的同学还在王老师的指导下,亲身体验竹雕技艺。本次调研活动不仅是一节生动的实践课,更是一堂走出教室的思政课,让同学们在指尖中感受匠心,在匠心中凝聚力量。探索徽州千年古韵,科技助力非遗新生。7月9日,
  • 2024-07-12
    7月12日上午,学院在至廉楼一楼会议室召开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动员会,学院院长刘晓川、党总支副书记王丹、各教研室主任、指导老师、各赛项参赛学生参加会议,会议由院长刘晓川主持。会上,刘晓川首先向各位参赛指导教师和学生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其次,他根据多年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亲身经历,向参会教师分享了长期以来指导学生积累的经验和体会。并对于接下来的备赛工作,他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坚定信心,敢争第一。学院在入围国赛项目有了较大的突破,希望各参赛队要坚定信心达成目标;二是要科学备赛,严格要求。各赛项备赛的时间较为紧张,要对备赛过程精心科学的谋划,根据赛项的比赛方案和规程,制定行之有效的训练计划,有效地提高自身水平。三是要全力支持,做好服务。学院要统筹备赛期间的人力、物力,为指导教师、参赛学生提供有力支持与保障,及时解决指导教师和学生备赛期间的困难。会上,王丹首先感谢每一位师生的辛勤付出,并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安全第一。确保学生了解并遵守学校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实验室、体育设施等特定区域的安全操作规程。二是饮食规律。指导学生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尽量在学校食堂就餐,避免不卫
  • 2024-07-12
    为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革命圣地切身感受革命先烈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在红色文化中汲取奋进力量。7月11日,岳西实践团开展“追寻红色足迹,绽放青春风采”专题实践活动。 实践团来到当地红军洞,老党员张玉国同志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当年红军独立营战士的英勇革命事迹以及他们和群众的拳拳鱼水情。通过了解红军洞的由来以及参观红色遗迹,同学们深刻体会到革命先烈在长征途中不畏强敌、坚韧不拔的高尚品格,以及红军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为革命事业奋不顾身的奉献精神。大家一致表示,要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发扬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做好红色革命文化的宣传者。随后,同学们在红军洞里齐声背诵《七律·长征》,大家神情坚定、声音洪亮,一字一句都展示出当代青年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以及坚守出新使命,将革命薪火代代相传的决心。下午,实践团指导老师马争婧带着实践团全体成员学习了《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一书,她指出,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要通过社会实践深刻理解实事求实的精神,坚定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
  • 2024-07-12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7月8日至12日建筑工程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的“筑梦薪火 红色金安”实践团奔赴六安市金安区翁墩乡杨公村和三十铺镇胡大楼村开启一场“蓄谋已久”的邂逅,主动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开展“党史铭心·烈士缅怀·非遗传承·乡村振兴·文化寻根”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年学子在推进强国建设、共建美好安徽事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强党性,筑牢思想之基实践团在金安区开展了“弘扬建党精神,加强党性教育”专题党课学习活动。在杨公村,指导老师谢敏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奋斗”、“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四个方面诠释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在胡大楼村,老党员陈久胜先生讲述了党的历史、理论和政策,并结合自己对胡大楼村发展做出的贡献,对“三农”问题的见解做出方向指引。这对我们新时代青年来说,应当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工作水平,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缅先烈,赓续红色之魂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传承和弘扬红色革命精神,金安实践团前往
  • 2024-07-12
    7月11日,安徽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下塘实践团围绕创新社区治理与促进基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安费塘专题调研、民生随访等活动。家校社协同护航心理健康上午,团队在下塘镇南圩幼儿园开展“我健康 我快乐 我成长”亲子主题心理团辅活动,来自社区周边25个青少年家庭与团队师生共同参与。现场通过开展萝卜蹲、松鼠搬家等“破冰”游戏增强积极心理体验,营造了活泼生动、轻松愉快的气氛,通过角色扮演和人际对话形象地展示出萨提亚家庭治疗中的人际沟通模式,借助“指责”“讨好”“超理智”等五种雕塑技术帮助大家觉察行为背后的感受、期待和渴望。活动尾声,通过一段沉浸式冥想,共同回顾生命历程的过程中探寻自己的优势与能量,提升自我价值和生命力,活动在参与者温暖、真诚地分享与彼此祝福中结束。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负责人萧潇介绍,主题活动的开展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和关注心理健康,对促进亲子沟通、家庭和谐,培育青少年健康成长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始终积极担当社会责任和育人使命,发挥家校社协同联动作用,合力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村社区自治增进民生福祉下午,团队一行来到下塘镇安费塘社
  • 2024-07-12
    为推动乡风文明传播和乡村文化振兴,巩固拓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成果,7月11日,由院团委、文化与旅游学院组成的2024年暑期“三下乡”郭河实践团在郭河镇明德小学少年宫举办“普惠乡村 话见青春”主题文艺汇演。汇演在舞蹈《快乐崇拜》中拉开序幕,欢快的节奏和整齐的步伐迅速点燃全场。随后,实践团成员高水平呈现了中华经典诵读获奖朗诵作品《那年正十八》《扎根》,字正腔圆的演讲,饱含深情的表达,展现了浓郁的文化特色和艺术感染力,将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广普通话的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随后歌曲《年少有为》,走秀《华裳》等多个节目陆续登场,其中由郭河镇政府带来的《最炫民族风》更是将汇演推向了高潮。最后,汇演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主题曲《有我》中落下帷幕,展现了全体实践团成员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面貌。整场演出歌声、笑声、掌声、欢呼声交融在一起,形式丰富、贴近群众、氛围浓烈,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进一步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满足了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艺汇演展风采,欢声笑语乡情浓。此次“三下乡”文艺汇演节目,全体实践团师生仅用实践期间的晚间排练,但取得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