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部门动态
  • 2022-06-02
    一百年栉风沐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始终坚定不移跟党走,团结带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员和广大青年前赴后继、勇当先锋,书写了中国青年运动的华章。在喜迎党的二十大,庆祝建团100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艺术设计学院团总支举办“速写插画致敬百年红色记忆”插画设计大赛,引导青年学生围绕党、团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和历史贡献开展主题艺术创作,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征集活动中,同学们充分发挥在校所学技能,围绕红色主题进行构思,通过速写插画、数码板绘插画、水彩插画等形式展开创作,一幅幅集教育性、艺术性、美观性于一体的插画作品充分展现了艺术设计学院青年大学生的品味、格调和责任。“用画笔重现红色经典,用心回忆历史。一笔一画中,我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不屈的民族精神和高尚的爱国情操,领会了红色文化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在思想和心灵上都都受到了深刻的洗礼。”学生韩遵义表示,结合专业特色学习红色文化是一种创新,我们学会了如何用插画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对革命前辈的敬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大家在创作中认真学习、深刻体悟红色故事,凝聚了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的磅礴力
  • 2022-06-02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为传承端午文化习俗,培养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发挥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汽车工程学院团总支开展“浓情迎端午 佳节话习俗”端午节主题系列活动,礼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浓情迎端午,巧手做香囊。端午节佩戴香囊是流传千年的习俗,有清香、驱虫、安眠、防病的功效。6月1日,团总支开展了“浓情迎端午,巧手做香囊”活动,在美育课堂上,志愿者讲解香囊制作步骤,同学们认真学习,通过剪裁、填充、收口、装饰等步骤,把艾草放入缝制好的香囊中。经过一个小时的时间,一个个精致的香囊呈现在面前,活动现场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馥郁清香。风雅歌盛世,吟诵颂经典。为缅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感受他的家国情怀和伟大人格,团总支开展了端午诗歌诵读活动。活动现场,同学们诵读了屈原《离骚》、苏轼《浣溪沙·端午》、殷尧藩《同州端午》等历代名家名篇,咏怀仁人志士,追溯民族英魂,表达对先贤及传统文化的尊崇。同时,还开展了端午节民俗知识问答活动,同学们通过参与知识问答,了解端午文化习俗,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期望。端午话习俗,防病保健康。端午节正值仲夏,气温升高,百虫活跃,蚊蝇大量滋生,容易传播
  • 2022-06-02
    6月1日下午,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第二十届篮球联赛、第十九届排球联赛在体育馆落下帷幕。全院师生高度重视体育工作,院党政负责人亲临现场为参赛队员加油鼓劲。 比赛中,我院队员努力拼搏,尊重对手,奋勇向前。经过近一个多月的激烈角逐,机械工程学院篮、排球队过五关斩六将,杀入决赛。决赛场上,球员们配合默契,展示出了“团结协作、敢于拼搏”的体育精神。场下,来自学院的拉拉队,也用最激情的呐喊为运动健儿们助威。最后,经过激烈的比拼,机械工程学院男排以3:0的强大优势荣获学校本届男排冠军、女篮以领先十几分的优势荣获学校本届女篮冠军、男篮以几分之差荣获本届男篮亚军,为学院争得了荣誉。 此次大赛队员们奋力拼搏的身影给全院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面对强劲对手勇敢迎战的“亮剑精神”,值得大家学习。他们的努力很好地诠释了“团结协作、敢于拼搏”的体育精神,也点燃了同学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学院历来高度重视学生体育工作,每学期都开展多次体育竞赛活动,全院师生积极响应学校党委号召,积极践行“日行八千步,为国服务五十年,健康生活一百岁”的健康理念,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机
  • 2022-06-02
    6月1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教C206召开第7次集体备课会,全体专职教师参加此次研讨。本次集体备课会由汪倩倩和阚言婷两位老师担任主讲人。汪倩倩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七个方面,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第八章内容进行了精彩说课。阚言婷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为主题,从“中国梦”的提出、科学内涵和实现路径等方面展开教学,为全体教师上了精彩一课。随后,与会人员针对两位老师的说课、授课内容展开热烈的交流讨论,并分享了自己参加示范观摩课的心得和建议。集体备课是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以形成共识的一种整合优质教学资源的智慧开发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推进集体备课有序开展,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应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让学生“听进去,记得住,用得上”,不断探索打造具有“安职特色”的思政“金课”。(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阳、葛丽君)
  • 2022-06-02
    万物互联时代,网络安全已关系到国家安全、基础建设安全、个人信息财产安全,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战略思想,响应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人才需求,加快攻防兼备创新人才培养步伐,信息工程学院成功举办2022年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奇安信杯”网络攻防大赛。本次大赛分为初赛和决赛。初赛于5月26日举办,共有来自全校的44支队伍参加,经过激烈角逐,有32支队伍进入决赛。决赛于6月1日举办,信息工程学院负责人李京文院长亲临现场指导并观摩了比赛。比赛分为CTF赛(夺旗赛)和团队攻防对抗赛两个阶段,全面考查了参赛选手的漏洞分析、漏洞挖掘利用、漏洞修复等网络攻防实战能力。CTF赛阶段,参赛选手通过程序分析、漏洞挖掘与利用等形式,获得漏洞靶机中指定的字符串信息,提交即可获得分数;团队攻防对抗赛阶段,各参赛队伍既要保护好自己的靶机服务器以防被攻破丢分,同时还要利用漏洞攻击其他队伍的靶机服务器以获得分数。历经3个小时的激烈角逐,大赛圆满成功。此次比赛充分展示了我校学子在网络安全攻防方面的良好技能,切实促进了“课、证、赛、岗”融通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创新,实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
  • 2022-06-02
    6月1日下午,艺术设计学院在会议室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艺术设计学院党政负责人闫冰、吕慧,党总支支委、全体党员和教职工参加了专题学习。会议由闫冰主持。会上,艺术设计学院团总支书记杨哲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党总支支委王幸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会议还学习了省委书记郑栅洁5月7日在调研高校党建及意识形态工作时的讲话精神----《用心用力敢于负责 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学习了4月11日“安徽省学校安全稳定和风险防范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吕慧要求大家要把领会学习精神和具体工作结合起来,并布置了本学期期末教学工作,总结了本学期的主要工作,并就下学期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做了说明。党员代表在交流发言中表示,今天是六一儿童节,进一步深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深刻感受到“入队、入团、入党”这三部曲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我
  • 2022-06-02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的寄语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将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劳动模范、行业能手、创业之星等作为成才榜样,2022年6月1日下午,信息工程学院在教A附楼一楼成功举办了网络安全工程师职业生涯规划讲座。本次讲座特邀我校优秀毕业生、网络安全行业技术能手李志豪担任主讲人。讲座由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负责人王丹主持,2021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两个专业近200名学生现场聆听了本次讲座。讲座分为职业成长分享和交流互动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李志豪结合自身的学习工作经历,分别向同学们介绍了个人的成长路径和学习路线规划,分析了目前市场网络安全人才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需求情况,剖析了网络安全相关岗位技能要求,分享了网络安全人才成长途径,并对同学们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要珍惜在校时光,广泛涉猎学科知识,找到学习兴趣;二是要找准自身职业定位,确定学习目标,钻研专业知识,练就专业本领;三是要积极参加各类活动,提升素质,做到全面发展。互动交流阶段,学生针对专业课程学习、职业方向选择、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提问,李志豪针对学生们关心的
  • 2022-06-01
    5月31日, 艺术设计学院在教E203 开展以“创新科技·闯赢未来”为主题的2022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选拔赛。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负责人及6位老师应邀担任本次大赛的评委。本届大赛的总体目标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拓展新思维,展现新形象,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大赛旨在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深化产学融合,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推动大学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本次大赛共200多名师生参与,经过初选共有14支队伍进入决赛,他们通过PPT展示创业理念,阐述自己的创业观点。各团队的讲演风采卓绝,各有千秋,评委老师对参赛团队的演讲与方案进行了点评与指正,代表们面对评委老师的问答大都对答如流,并虚心接受评委老师们的建议。党总支负责人闫冰对所有参赛队伍积极备赛,现场优异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方案,在比赛中不断提升自己。经过3个小时的精彩演讲,主持人宣布本次大赛完美落幕。赛后,评委老师对各个团队进行专门指导。挑战就是激励,突破就是成长。本次选拔大赛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创业展示的平台,进一步调动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我院